古交市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也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
古交市地处北纬37°40′06″-38°08′09″,东经111°43′08″-112°21′05″之间,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3公里,位于太原盆地以西、吕梁山脉主峰关帝山东翼、云中山南端,东与太原市万柏林区接壤,西与娄烦县相连,南与交城县、清徐县为界,北同阳曲县、静乐县毗邻,国土面积1542.59平方公里。
地名由来:因孔河与汾河相交于此而得名,原名交村。据《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2说:“因县界有古交口城为名。”古交之名当以此。
【行政区划】
古交市现辖3镇7乡4个街道,分别是河口镇、镇城底镇、嘉乐泉乡、马兰镇、梭峪乡、邢家社乡、阁上乡、岔口乡、原相乡、常安乡、屯兰街道、东曲街道、西曲街道和桃园街道,总人口21万。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晋阳西境置交城县,县置在古交镇。
唐天授二年(691),交城县治徙大陵庄(今交城县城),以就驿道。先天二年(713),析交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县治在今炉峪口。开元二年(714),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1200多年中,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
民国26年(1937)11月,日军先后侵占了太原和交城县城。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古交境内的建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民国26年(1937)11月至翌年3月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挺进古交,发动群众组建了半政权性质的阳(曲)交(城)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初创了革命根据地。
民国27年(1938)3月至翌年,山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员公署在河口镇成立,后移驻狮子河一带,同时,山西省阳曲县政府驻河口一带,交城县政府驻屯兰川一带。
从民国29至34年(1940-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原山西省第二游击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1941年8月改称为晋西北第八分区专员公署,1943年11月该称上名)先是游动,后长驻在屯兰川关头村,一带。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屯兰川、原平川一带,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狮子河一带。
民国35年(1946)冬,阎军进占古交镇、河口等地,并主建了古交行政管理区(县级),旋即被根据地军民摧垮。
民国35年至37年(1946-1948)7月,阳曲县政府驻河口、曹坪、大南坪一带。
1958年8月划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初置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驻河口镇。同年11月上旬,又划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刑家社8个乡,连前共17个乡,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
1971年8月,娄烦县的长足上大队和雁门大队划归本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古交撤区建市。
1997年,古交市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4个街道、3个镇、12个乡:东曲街道、西曲街道、马兰街道、镇城底街道、古交镇、河口镇、镇城底镇、河南乡、大南坪乡、阁上乡、梭峪乡、姬家庄乡、常安乡、草庄头乡、曹坪乡、加乐泉乡、原相乡、邢家社乡、岔口乡。市政府驻古交镇。
1998年底,古交市辖5个街道,53个居委会,15个乡、镇,200个村委会,387个自然村,全市人口18.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46万,农业人口8.4万,全市面积1584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古交市总人口205702人,其中:东曲街道34575人,西曲街道33126人,屯兰街道12495人,马兰街道14563人,镇城底街道19015人,古交镇7053人,河口镇12222人,镇城底镇7878人,河南乡4168人,大南坪乡3497人,曹坪乡2920人,阁上乡1255人,加乐泉乡4421人,梭峪乡9266人,姬家庄乡6900人,岔口乡8930人,常安乡8469人,原相乡5431人,草庄头乡5585人,邢家社乡3933人。
2001年,曹坪乡、大南坪乡并入河口镇,姬家庄乡与马兰街道合并设立马南镇,草庄头乡并入邢家社乡,河南乡并入东曲街道,撤销古交镇与西曲街道,调整后设立桃园街道,撤销镇城底街道,将所辖居委会分别并入镇城底镇、嘉乐泉乡、梭峪乡。古交市辖7乡3镇4个街道。
2004年底,古交市辖4个街道、3个镇、7个乡:东曲街道、西街道、屯兰街道、桃园街道;河口镇、镇城底镇、马兰镇;加乐泉乡、邢家社乡、梭峪乡、阁上乡、岔口乡、常安乡、原相乡。
古交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为-20℃,年均温9.5℃,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25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冬春季节多风,最大风速7.2米/秒,风向多北西。 结冰期从11月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202天。现有耕地24万余亩,林地50万亩,草地50亩,尚有90万亩荒山弃地可供开发利用。
古交市地处北纬37°40′06″-38°08′09″,东经111°43′08″-112°21′05″之间,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3公里,位于太原盆地以西、吕梁山脉主峰关帝山东翼、云中山南端,东与太原市万柏林区接壤,西与娄烦县相连,南与交城县、清徐县为界,北同阳曲县、静乐县毗邻,国土面积1542.59平方公里。
地名由来:因孔河与汾河相交于此而得名,原名交村。据《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卷12说:“因县界有古交口城为名。”古交之名当以此。
【行政区划】
古交市现辖3镇7乡4个街道,分别是河口镇、镇城底镇、嘉乐泉乡、马兰镇、梭峪乡、邢家社乡、阁上乡、岔口乡、原相乡、常安乡、屯兰街道、东曲街道、西曲街道和桃园街道,总人口21万。
东曲街道 | 新村,街社区,建设路社区,川东社区,青年路社区,义学路社区,汾西苑社区,小峪沟社区,河南社区,铁磨沟社区,长峪沟社区,芦子足村,西岭头村,神堂岩村,许家山村,马连岩村,高五足村 |
西曲街道 | 矾石沟社区,迎宾路社区,滨河北路社区,滩上社区,西曲社区,港立村,石炭咀村,永树曲村 |
桃园街道 | 腾飞路社区,当中街社区,千佛路社区,桃园路社区,青山路社区,郝家庄村,麻坪岭村,李家社村,梁庄村,高升村,石家河村,东大岭村 |
屯兰街道 | 康乐苑社区,屯乐苑社区,木瓜会社区,屯村,社区,冷泉社区,鹿庄社区,风坪岭村 |
河口镇 | 扫石社区,汾水社区,河口村,火山村,河下村,寨上村,磨石村,耿家庄村,大南坪村,小南坪村,沟底村,神堂坪村,解家塔村,曹坪村,大坡村,石堂河村,院家峁村,吾儿峁村,后沟村,栲栳村 |
镇城底镇 | 镇城底社区,下雁门村,长足上村,上雁门村,城家曲村,阴家沟村,八字山村,赤泥岩村,独兰村,山头村,台盘村,佛罗汉村,西岩村 |
马兰镇 | 利民社区,西塔社区,马兰社区,武家庄社区,姬家庄村,康庄村,南龙沟村,北社村,下石沟村,营立村,西沟村,七佛沟村,南家山村,康家梁村,十字岩村,白草塔村,武家坡村,孙家圪垛村 |
阁上乡 | 阁上村,猫儿尖村,西岔村,红梁岩村,狮子村 |
加乐泉乡 | 加乐泉社区,铁炉沟社区,冶元村,咀头村,南村,象儿足村,郝家曲村,盘道村,阳岩村,杏树坪村,佛堂坪村,明家洼村 |
梭峪乡 | 长峁社区,狮河口社区,梭峪村,炉峪口村,会立村,李家沟村,白家沟村,长港村,九龙塔村,杏林坪村 |
岔口乡 | 岔口村,提子头村,周山庄村,安家沟村,随公沟村,关头村,大应寒村,寨底村,大济沟村,小济沟村,新房村,席麻沟村,杜里沟村,石相沟村,麻会村,梁儿上村 |
常安乡 | 常安村,东塔村,科头村,郭家梁村,水益村,龙庄沟村,小娄峰村,睦联坡村,南头村,曲坪村,水圪垛村,张山圪垛村,端端圪垛村,麻家口村,西庄头村,辛庄村 |
原相乡 | 原相村,上白泉村,下白泉村,寺行村,白岸村,姚家社村,张家山村,兆峰村,胡家峪村,赵河口村,上石沙村,下石沙村 |
邢家社乡 | 邢家社村,西峪沟村,刘庄村,龙子村,中社村,陈家社村,阳屋上村,草庄头村,师家山村,宋家庄村,南沟村,油房坪村,上庄村,瓦屋沟村,关头村,新华村,郑家庄村,康家社村 |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晋阳西境置交城县,县置在古交镇。
唐天授二年(691),交城县治徙大陵庄(今交城县城),以就驿道。先天二年(713),析交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县治在今炉峪口。开元二年(714),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1200多年中,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
民国26年(1937)11月,日军先后侵占了太原和交城县城。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古交境内的建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民国26年(1937)11月至翌年3月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挺进古交,发动群众组建了半政权性质的阳(曲)交(城)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初创了革命根据地。
民国27年(1938)3月至翌年,山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员公署在河口镇成立,后移驻狮子河一带,同时,山西省阳曲县政府驻河口一带,交城县政府驻屯兰川一带。
从民国29至34年(1940-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晋绥边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原山西省第二游击区第八分区专员公署,1941年8月改称为晋西北第八分区专员公署,1943年11月该称上名)先是游动,后长驻在屯兰川关头村,一带。交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屯兰川、原平川一带,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狮子河一带。
民国35年(1946)冬,阎军进占古交镇、河口等地,并主建了古交行政管理区(县级),旋即被根据地军民摧垮。
民国35年至37年(1946-1948)7月,阳曲县政府驻河口、曹坪、大南坪一带。
1958年8月划阳曲县的嘉乐泉、阁上、梭峪、曹坪、杏林坪、大南坪、河口与交城县的河南、古交9个乡,初置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驻河口镇。同年11月上旬,又划交城县的岔口、营立、姬家庄、镇城底、原相、南头、草庄头、刑家社8个乡,连前共17个乡,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
1971年8月,娄烦县的长足上大队和雁门大队划归本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古交撤区建市。
1997年,古交市面积1580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4个街道、3个镇、12个乡:东曲街道、西曲街道、马兰街道、镇城底街道、古交镇、河口镇、镇城底镇、河南乡、大南坪乡、阁上乡、梭峪乡、姬家庄乡、常安乡、草庄头乡、曹坪乡、加乐泉乡、原相乡、邢家社乡、岔口乡。市政府驻古交镇。
1998年底,古交市辖5个街道,53个居委会,15个乡、镇,200个村委会,387个自然村,全市人口18.86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46万,农业人口8.4万,全市面积1584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古交市总人口205702人,其中:东曲街道34575人,西曲街道33126人,屯兰街道12495人,马兰街道14563人,镇城底街道19015人,古交镇7053人,河口镇12222人,镇城底镇7878人,河南乡4168人,大南坪乡3497人,曹坪乡2920人,阁上乡1255人,加乐泉乡4421人,梭峪乡9266人,姬家庄乡6900人,岔口乡8930人,常安乡8469人,原相乡5431人,草庄头乡5585人,邢家社乡3933人。
2001年,曹坪乡、大南坪乡并入河口镇,姬家庄乡与马兰街道合并设立马南镇,草庄头乡并入邢家社乡,河南乡并入东曲街道,撤销古交镇与西曲街道,调整后设立桃园街道,撤销镇城底街道,将所辖居委会分别并入镇城底镇、嘉乐泉乡、梭峪乡。古交市辖7乡3镇4个街道。
2004年底,古交市辖4个街道、3个镇、7个乡:东曲街道、西街道、屯兰街道、桃园街道;河口镇、镇城底镇、马兰镇;加乐泉乡、邢家社乡、梭峪乡、阁上乡、岔口乡、常安乡、原相乡。
古交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最高气温达40℃,最低气温为-20℃,年均温9.5℃,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25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雨量集中在每年的7、8、9月份。冬春季节多风,最大风速7.2米/秒,风向多北西。 结冰期从11月开始,翌年3月解冻,冰期约5个月。冻土深度0.5--0.8米。无霜期平均202天。现有耕地24万余亩,林地50万亩,草地50亩,尚有90万亩荒山弃地可供开发利用。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