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政府所在地碧江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 沿河地跨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南北长98.28千米,东西宽53千米,北部、东部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南部、西部与省内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相连。行政区域总面积2468.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4%,占全区总面积的13.7%,其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2%,是全国四个单一土家族自治县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单一土家族自治县。1934年,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红二方面军在谯家土地湾建立了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云贵高原上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1998年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县”和“对外开放县”。 沿河交通便捷。县城距铜仁凤凰机场180公里、重庆秀山火车站90公里,326国道贯通县境。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通航能力达到500吨级,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可达重庆和江、浙、沪地区。已开工建设的沿河至德江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过境沿河的昭黔、兴黔铁路,将为沿河加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沿河文化厚重。勤劳智慧的土家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土家文化底蕴,乌江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民族歌舞肉莲花曾两次获得全国金奖,摆手舞、打溜子、傩堂戏等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是著名的“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沿河资源富庶。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旅游、水能、矿产、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山高谷深、奇峰对峙,被誉为“顶级旅游资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群种分布地,被誉为“动植物天然宝库”;水资源可开发量达140万千瓦,已探明的20多种矿产资源品位高、储量大,极具开采价值;生物资源达1000多种,生态茶产业、生态畜牧业已初具规模,地方优良品种沿河白山羊是国家免检产品。地名由来:明洪武七年(1374年)置沿河祐溪长官司。1913年置沿河县。1986年改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沿河县辖12个乡、10个乡级镇:和平镇、沙子镇、谯家镇、淇滩镇、夹石镇、官舟镇、土地坳镇、思渠镇、客田镇、洪渡镇、大漆乡、黑水乡、黑獭乡、中界乡、晓景乡、甘溪乡、板场乡、泉坝乡、中寨乡、黄土乡、新景乡、塘坝乡、后坪乡。
和平镇 | 田坝社区,红星桥社区,花花桥社区,丁字口社区,迎将桥社区,燎原社区,南山村,大坪村,枫香村,肖家村,复兴村,坝坨村,司马村,谢家村 |
沙子镇 | 南庄村,青山村,十二盘村,大漆村,白泥村,明星村,龙凤村,黄金村,井坝村,米溪村,大垭口村 |
谯家镇 | 谯家铺村,韩家村,印山村,耳当溪村,桂堡村,猫阡坝村,铅厂坝村,白石溪村,长征村,符家寨村,白大村,小河村,兴隆村,水田坝村,汪家村,大湾村 |
夹石镇 | 夹石村,熊家村,陈家村,落寨村,黄泥村,后村,天池村,侯家砣村,舟门村,陇坪村,华龙村,大茶坪村,先店村,闵子村,猫踏坪村,鲁家山村,老寨村,池塘村,山羊村,旧屋基村,三孔村,敖家村,桃园村,红光村,踩金村,堰田村,凤仙村,谢家渡村,石灰村,大坝村,旧乡村,河坝村,廖元村,野毛水村,冷后村,太红山村,青杠元村 |
淇滩镇 | 淇滩村,土地坳村,照渡村,天宫井村,腊园村,白果树村,黎子水村,杨楠村,檬子村,狼溪村,铜鼓村,蔡家村,黄土村,梅子村,沙子坡村,彭华村,钟岭山村,蔺华村,三壶村,翰陵村,水银洞村,花园村,茶坛村,新型村,联桥村,和平村,竹园村,艾坝村,柳池村 |
官舟镇 | 马脑村,集中村,黄龙村,泥马村,三角村,新岩村,野鸡坑村,吴家山村,曾家沟村,联坝村,白马村,青山庙村,大桥村,官舟村,妙坝村,枣树村,中心村,中华村,鹿溪村,木梓岭村,杨柳村,红星村,农庄村,院子村,炉泉村,桃子村,永和村,石家山村,灯塔村,桂花村,燎炬村,清泉村,水爬岩村,瓦厂坝村,肖家坝村,水库村,爱新村,新场村 |
土地坳镇 | 竹花村,干洞沟村,五一村,五四村,五七村,木坪村,安坡村,竹根坝村,关怀村,沙湾村,丰岩村,群英村,马场坝村,堆山村 |
思渠镇 | 渡江村,池江村,雄山村,荷叶村,院山村,光荣村,瑞石坪村,平江村,洞仙村,思渠村,高山村,一口刀村,马福元村,前锋村,民主村,边疆村,杨楠村,华元村,蛟溪村,红岩村,冯家庄村,银池村 |
客田镇 | 客田村,隘头村,坝头山村,垢山村,蒲井村,四坪村,红溪村,黄家村,冯家村,大兴村 |
洪渡镇 | 洪渡村,洞子溪村,龙泉村,王坨村,皂角村,双泉村,苏家村 |
黑獭乡 | 虎头村,大溪村,杨柳池村,石坝沟村,香树林村,麝香岩村,红花盖村 |
黑水乡 | 大山村,氽塘村,侯家村,朝阳村,建权村,斜岩村,尖山村,龙塘村,新典村,桂家山村,麻竹溪村,凉村,杨寨村,爱群村,龙堡村,新群村 |
中界乡 | 黄家洞村,东流村,龙新村,银山村,高井村,天坪村,庄严村,河坎村,中界村,先齐村,孙家村,罗家寨村,大龙村,皂角水村,石猪村,坡脚村,高梁坡村,高峰村,蛟坝村,陡滩村,联山村,大峰村,小水田村 |
晓景乡 | 晓景村,管家村,暗塘村,侯家寨村,水池村,新华村,板山村,七山村,野溪村,干木树村,新河村,高寨村,大土村,核桃湾村,吴家村,小溪村,苦竹村 |
甘溪乡 | 上坝场村,江边村,阳村,李户村,芭蕉村,后坝村,大田村,塘边村,桂林村,土门村,仁和村,曹家寨村,春芹坝村,任家宅村,老宅村,严家村,茶园头村,共甘村,大吉村,射香村,四堡村,沙坝村,毛田村,白鹤村,胡格村,齐心村,关林村,雄水村,桑木村 |
板场乡 | 塘坝村,田坝村,东红村,板场村,徐家村,蒲楠村,龙鱼村,联文村,爱华村,电光村,大松村,大坨坝村,友谊村,河沟村,刘家村,卫星村,洋溪村,永东村,永丰村,枫香岭村,任桂村,光辉村,熊家沟村 |
泉坝乡 | 泉坝村,泉山村,泉塘村,泉堡村,泉坡村,捷克村,黄池村,捷梁村,新竹村,水田村,三坝村,马家村,岩原村,大泉村,算子村 |
中寨乡 | 中寨村,清峰村,清塘村,清河村,金山村,大宅村,勤俭村,三会溪村,移山村,大堡村,志强村,杨坪村,大坪上村,红色村 |
黄土乡 | 丰收村,竹园坨村,双龙村,简家村,雪花村,黄土坎村,汤家村,勇敢村,平原村,青龙村,花溪村,沙坪村,杨家村,大元村 |
新景乡 | 新仲村,姚溪村,白果村,龙山村,中原村,瑞石村,锦溪村,桂花村,长依村,毛家村,石界村 |
塘坝乡 | 花桥村,元布村,榨子村,楠木村,金竹村,四塘溪村,土溪村,马鞍山村,小石界村,岩头村,红竹村,姜花村,石花村,石泉村,凤凰村,龙桥村 |
后坪乡 | 后坪村,石界村,当门村,联合村,新合村 |
【人口民族】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沿河常住人口450109人,家庭户人口135475户440296人。常住人口中,男性231762人,占51.49%,女性218347人,占48.51%;0~14岁人口108476人,占24.1%,15~64岁人口308325人,占68.5%,65岁以上人口33308人,占7.4%。全县常住人口民族构成中,少数民族335781人,占74.6%,汉族114327人,占25.4%;大专学历18454人,占0.041%,高中文化27906人,占0.062%,初中文化134519人,占30%,小学文化183712人,占40.8%。全县常住人口分布中,城镇人口116938人,乡村,人口333171人,人口密度为182人/平方公里。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沿革】 沿河古称“蛮夷”之地。春秋前属巴国,春秋属楚。战国一度入秦,后仍为楚黔中地,秦属黔中郡。西汉属涪陵县隶巴郡。东汉属永宁县隶巴东属国。蜀汉昭烈帝宣武元年(公元221年),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改永宁县为万宁县,分涪陵县南部置汉复县(治今沿河地),沿河属辖。晋仍属涪陵郡万宁县和汉复县。南朝至北朝西魏没于土著蛮长。北周属黔州(治今彭水)、费州(治今沿河)。 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治今沿河)隶庸州,后庸州废改隶巴东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洪杜县(治今沿河洪渡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务州(治今沿河城子上);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改名思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宁夷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思州。五代时蛮长据其地,仍名思州,先附楚,后附蜀。宋初属思州,后属彭水县,先隶黔州,后隶绍庆府。 元至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八年(公元1284~1291年)置沿河祐溪等处长官司,先隶播州军民安抚司,后隶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仍设沿河祐溪长官司隶思南宣慰使司;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改属思南府。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置沿河祐溪正副长官司隶思南府;咸丰年间置后坪弹压同知隶思南府;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设沿河弹压委员;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弹压委员为分治委员,实行土流并治。 民国3年(1914年)置沿河县和后坪县。民国31年(1942年)贵州省政府调整县域时,撤后坪县并入沿河县和务川县,形成今沿河县域,总面积2468.8平方公里。 1934年,贺龙、关向应率红二军开辟纵横100余里,人口10多万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范围包括今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县部分地方,在沿河县谯家土地湾建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在沿河县内建立10个区、30个乡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沿河解放。1950年2月6日成立沿河县人民政府,设10个区、24个乡、1个镇。1953年设10个区、111个乡、1个镇。1956年设9个区、68个乡、1个镇。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改乡为公社,设9个区、58个公社、1个镇。1959年设9个公社、65个管理区、1个镇。1961年设9个区、34个公社、1个镇。 1963年设9个区、61个公社、1个镇。 1983年政社分设,改公社为乡镇,设9个区、1个区级镇、59个乡、2个乡级镇。 1986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沿河县,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1987年11月23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设9个区、1个区级镇、59个乡、2个乡级镇。 1992年10月撤区、并乡、建镇,全县设12个乡、10个镇。现辖12个乡、10个乡级镇、429个村、6个社区、13个居委会、3896个村,民组。 1993年撤区并乡建镇,1994年全县区划为10个镇和13个乡。 1996年,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辖10个镇、12个乡:和平镇、客田镇、洪渡镇、思渠镇、土地坳镇、夹石镇、官舟镇、谯家镇、淇滩镇、沙子镇、黑水乡、黑獭乡、中界乡、晓景乡、甘溪乡、板场乡、泉坝乡、中寨乡、黄土乡、新景乡、塘坝乡、垢坪乡。县政府驻和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总人口474331人,其中:和平镇38934人,沙子镇23634人,谯家镇39162人,夹石镇33507人,淇滩镇30325人,官舟镇42973人,土地坳镇19700人,思渠镇19749人,客田镇15299人,洪渡镇7580人,黑獭乡6963人,黑水乡19542人,中界乡19330人,晓景乡12191人,甘溪乡26610人,板场乡27480人,泉坝乡18522人,中寨乡16724人,黄土乡14513人,新景乡15114人,塘坝乡15518人,后坪乡10961人。 2003年末,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总人口56.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9.92万人。辖10个镇、12个乡,432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委会。 2007年末,全县总面积2468.8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5.6%,辖22个乡镇,55个办事处,382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6个社区,3703个村民小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气候概况 沿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20毫米,年日照1100~1400小时。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同期,光温同步,适宜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生长、发育和繁衍。 水文:沿河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有乌江及其支流洪渡河、暗溪河、白泥河、坝坨河等26条河流,河道总长548.7公里,河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22.2公里,比全省多5.1公里。乌江干流在县内流长132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99.4万千瓦。长10公里以上或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25条中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9.78万千瓦。以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法估算,全县地下水动储量为3.43亿立方米,丰水年4.135亿立方米,平水年3.327亿立方米,枯水年2.71亿立方米,特枯水年2.024亿立方米。地下水地区分布与降水量一致,北部多于南部。每平方公里产水量比长江流域12万立方米多2万立方米,地下水较充沛,水温在8~20℃之间,温泉水温可达55℃。 地势:沿河地处贵州高原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和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将全县分割为西北、东南两大部分,西北部属大娄山脉,东南部属武陵山脉。有山峰8815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6座山。最高海拔1462米,最低海拔225米。山地占69.9%,丘陵占27%,坝地占3.1%。岩溶区占72.5%,非岩溶区占27.5%,是典型的岩溶山区。 土地现状:根据土地资源详查和1997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表明,全县土地总面积3703200亩,其中农耕地1434860亩,占38.7%;林地1339906亩,占36.2%;牧草地563285亩,占15.2%;非耕地农业后备资源985475亩,占26.6%。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