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区

云安区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东与云浮市云城区相连,南与新兴县、阳春市接壤,西与罗定市、郁南县毗邻,北临西江与德庆隔江相望。城区陆路距云浮市区18公里,距广州178公里,水路距香港177海里,距广西梧州60海里。全区在东经111°43′26″—112°10′17″,北纬22°34′26″—23°08′01″的范围内,总面积1184.73平方公里。

【地质】

云安境内地质由古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第四世,分为加里东构造、海西—印支构造、燕山构造、喜山构造四个构造旋回,其中海支—印支构造为主要构造。县境所在大地构造位置属粤桂隆起带,位于高要大断裂与宋桂大断裂之间,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发育明显。境内地层出露较为齐全,除二叠系、第三系外,其他地层均有外露。地层主要是钙质岩、条带状大理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其次千枚岩。岩浆岩较为发育,境内岩浆岩、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中部、西部,南部有零星小岩株出露。

【地形】

云安境内地形东、南、西高,北低,以丘陵、低山为主,丘陵遍布全区各镇占土地总面积的93%,丘陵下部多被开垦为耕地。山脉间、河流中下游地区发育为盘地、河积谷地。谷地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鱼米之乡。北部六都蓬远河中下游,形成包括县城在内的近50平方公里的小平原;西部白石河谷地,包括镇安的河东、西安、民强、民乐和白石西圳,白石、东圳等地区;南部的马堂河谷地,包括富林的民主、高一、高二,寨塘等地,有裸露的灰岩残山分布;富林界石小盘地、高村中部小盘地发育于山脉之间。中、低山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其中低山占80%。境内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70余座,其中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大金山主峰,大云雾山主峰。

岩溶地貌分布于六都的东城、庆丰,白石的民福,镇安的西安、石坳,富林的南浦、马塘等地。岩溶地区的峰林、溶洞千姿百态,为发展水泥工业和旅游业提供资源。

【气候】

云安境内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又近海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季阴雨多,阳光少;夏、秋两季高温多雨;冬季干燥雨少,阳光充足,天气较凉。夏长冬短,雨量充沛,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21.5℃,夏季长达七个月,4月至10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7月平均气温为28.5℃,10月平均气温仍在13℃以上,只有在寒潮影响时,才出现数天的霜日。绝大部分作物终年可生长,花草树木四季青绿。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586.5毫米,最多的年份达2100毫米以上。降雨多在4—10月,冬季降雨较少。春旱频繁,尤其是冬连春旱偏多、偏重,对春种作物和早稻生长影响甚大。多年平均受8级以上的台风影响达1.4次,台风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西江沿岸更为严重。

【土地资源】

至2015年底止,云安区区域面积120395.4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5719.22公顷,园地13912.61公顷,林地77784.48公顷,草地 559.0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20.5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  1535.8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629.54 公顷,其他土地 2334.21公顷。

【矿产资源】

至2015年底止,已发现云安区矿床(点)共 25 余处,矿产资源10多种,主要有煤炭、建筑用沙、花岗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大理岩、矿泉水、融灰岩等。目前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区六都镇、高村镇等。

【水资源】

云安区境内主要河流有7条,除发源于富林镇大云雾山的马堂河属漠阳江水系外,其余均属珠江水系。蓬远河、大河直接流入西江,小河流经云城区注入新兴江,白石河、深步河均流经郁南县注入南江。境内河流水力蕴藏量1.82万千瓦。除流经北部县境的西江外,全部河道船载运输不通航。西江流经云安区境河段41.2公里,是国家三级航道,1000吨级船舶可上至梧州市。

【植物资源】

云安区植物资源有130科369属6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19属23种,裸子植物8科10属15种,被子植物双子叶纲90科268属466种,被子植物单子叶纲15科72属约100种。

蕨类植物主要分布于山下坡和山谷。如木贼、海金沙、蚌壳蕨、乌毛蕨等科多可作药用。里白科芒萁分布于山顶或林下,是构成草地的主要草种。

裸子植物是构成云安区植被、用材林的主要植物。松树和杉科是云安区的优势树种。

被子植物双子叶纲是云安区科属种最多的植物,各地均有分布。樟、桑、茶、桃金娘、杜鹃等科是构成阔叶林和灌木林植被的主要成分。优良树种有赤藜、白藜、苦楮、青桐栲、樟树、格木、黄心槁等。果树有荔枝、龙眼、无核黄皮、番石榴、橄榄、枇杷、杨桃、柑桔、桃、李、梅、柚、树菠萝等。花木有山茶、杜鹃、白玉兰、含笑、九里香、米仔兰等。金银花、鱼腥草、桂枝、白花蛇舌草、金樱子、千斤拔、女贞子等常用中草药植物分布广泛。

被子植物单叶纲以禾本科、兰科、百合科植物为主。禾本科的黄茅是构成草地植被的主要成分,各种竹的分布较广,在用材林中占有一定比例。兰科、百合科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淡竹叶、石菖蒲、天门冬、麦门冬、淮山、土茯苓、砂仁等药用植物也较常见。区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二级保护植物有水松、格木等10种。

【动物资源】

云安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类、兽类、鳞介类及蛇虫类等210多种。

鸟(禽)类  水鸭、水鸡、雉鸡(山鸡)、白鸽、大雁、鹤、苍鹰(鸡鹰)、鸢(老鹰)、乌雕、乌鸦、大杜鹃、小杜鹃、猫头鹰、喜鹊、斑鸠、啄木鸟、白头翁、鹧鸪、鹌鹑、八哥、燕子、画眉、麻雀、相思鸟、翡翠(吊鱼郎)等。

兽类  果子狸、白鼻狸、豹狸、猪仔狸、野猪、野猫、黄 猄、水獭、黄鼠狼、穿山甲、野兔、鼠等。鳞介类  鲈鱼、鱼、鱼、鱼、鳙鱼、鲢鱼、鲥鱼、黄鱼、鲟鱼、赤眼鳟、赤竹、鲮鱼、鱼、鲨鱼、 鯆鱼、马齐鱼、鲟鱼、刺鳅鱼、海虾、鲩鱼、鲤鱼、生鱼(乌鱼)、塘鲺、鲶鱼、鳜鱼、黄鳝、白鳝、泥鳅、虾、蚌、龟、鳖、田螺、石螺等。蛇虫类  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黄肚仔、三索线、百步蛇、乌肉蛇、泥蛇、水蛇、芋荚蛇、过树榕、南蛇、马鬃蛇、蛤蚧(大壁虎)、蜥蝎、蜈蚣、蝼蛄、水蛭、山蚂蟥、青蛙、石蛙、蟾蜍、地鳖、黑蚱(蝉)、黄黑小斑蝥、小飞鼠、大黄蜂(牛角蜂)、蜜蜂、蚂蚁、白蚁、螳螂、紫胶虫、红娘子、蜗牛、蚕等。全区境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野生动物有燕子、画眉、麻雀、相思鸟、老鹰、乌鸦、果子狸、白鼻狸、鼠、塘鲺、黄鳝、泥鳅、虾、田螺、金环蛇、黄肚仔、乌肉蛇、泥蛇、水蛇、青蛙、蚂蚁等。

【旅游资源】

云安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十分丰富,有大云雾山、凌霄岩、马塘庙、骆驼山等等。主要旅游景点有云浮市大云雾山旅游区、富林马塘庙会、凌霄岩、白石骆驼山等风景区。其中,云浮市大云雾山旅游区是该区旅游龙头产品,内有麒麟洞洞穴漂流、广东第一石林——富林石林等景点,景区配套设施完备,设有旅游区总部、停车场、农家乐美食街、出水窿古洞穴环迴立体漂流、石林等娱乐活动;同时,还建有登峰观景栈道和登峰索道,可供游人观光。

  云安旅游美食有营养丰富的托洞腐竹、风味独特的茶洞擂茶粥、远近闻名的茶洞豆腐、美味可口的西江河鲜、美容养颜的野菜等健康农家菜。岭南佳果有荔枝、香蕉、木瓜、菠萝等,时令水果有芒果、龙眼、西瓜、黄皮、南华李等等。

【行政区划概况】

1996年1月,成立云安县,辖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托洞、茶洞、南盛、石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2000年2月,石镇更名为前锋镇;2003年8月,茶洞镇和托洞镇合并为石城镇。2014年9月,国务院同意撤销云安县,设立云浮市云安区,将云浮市云城区的都杨镇划归云安区管辖,以原云安县(不含前锋镇、南盛镇)和云城区都杨镇的行政区域为云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六都镇。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云安区辖都杨、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石城共7个镇,105个村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

云浮市云安区行政区划简表

(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镇名

社区居委

会名称

村委会名称

六都

六都

大河、上六、下四、六都、黄湾、富强、南乡、谷塘、佛水、光明、庆丰、大庆、冬城

高村

高村

高村、大田、谭翁、水美、佛洞、葵洞、黄沙、清水、中围、 石牛、金山、白梅、司马、六马

白石

白石

白石、民福、民安、横迳、云磴、东星、东圳、西圳、石底

镇安

镇安

河东、河西、南安、下围、公安、永星、永丰、幌伞、石坳、旺洞、西安、民乐、民强

富林

富林

高一、高二、民主、东路、山草、界石、寨塘、马塘、河邦、庙山、元眼围、南浦、云利、云舍、南洋

石城

托洞

云星、五星、留洞、托洞、根围、先锋、东风、高潭、高朗、云雾山、高龙、红山、高岭

茶洞

迳心、燎原、石岩、茶洞、上洞、坳背、珠洞、蕉坪

都杨

都骑

三合、降水、榃容、六合、山口、桔坡、仙菊、联合、洞坑

杨柳

大播、石巷、降面、蟠咀、金鱼沙、官坑、西坑、都友、

珠川、南山、大乐

全区
合计

7个镇,9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周代,区境域为百越(粤)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后,区境属南海郡,秦末汉初为南越国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开郡置县,区境属端溪县(县治在德庆)。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县境北部属晋康郡,南部属新宁郡。

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置安遂县(县治在连滩),区境属安遂县。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区境南部属新兴县,西部属开阳县,西北部属安遂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县境西部属泷水县,西北部属安遂县,东南部属新兴县,南部属铜陵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区境西南部建富林县,西部属泷水县,西北部属安遂县。开元十八年(730年)复置勤州,州治设在富林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勤州为云浮郡,郡治设在富林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安遂县为晋康县,区境西北部属其辖。

【宋至民国时期】    宋开宝五年(972年),晋康县并入端溪县。区境西部属泷水县,北部属端溪县,东南部属新兴县,西南部属阳春县。

元朝沿袭宋制。

明洪武九年(1376年),县境西北部属德庆州晋康乡,西部仍属泷水县。万历五年(1577年)划德庆州的晋康乡和高要县的杨柳、都骑、思劳、思办四都及新兴县的芙蓉一、二图连泷水县所属南乡、富林二所地设立东安县,区境属东安县。

清朝沿袭明制。

民国3年(1914年),东安县改名为云浮县,区境属云浮县,隶属粤海道。民国17年(1928年)隶属广东省西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7日云浮县解放,隶属西江专区。1957年11月,云浮县与新兴县合并称新云县,1959年4月改称新兴县,区境为其所辖。1961年4月1日,恢复云浮县建制。

1992年9月3日,撤销云浮县建制,设立云浮市(县级),区境属云浮市。

1994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云浮市,原县级云浮市辖区改设云城区,区境属云城区。

1996年1月,成立云安县,辖原云城区的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托洞、茶洞、南盛、石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六都镇。2000年2月,石镇改为前锋镇。2003年8月13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将原茶洞镇与托洞镇合并,设立石城镇。

2014年9月9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云安县,设立云浮市云安区,将云浮市云城区的都杨镇划归云安区管辖,以原云安县(不含前锋镇、南盛镇)和云城区都杨镇的行政区域为云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六都镇。2014年底,云安区辖都杨、六都、高村、白石、镇安、富林、石城共7个镇。

【人口】

2016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8.35 万人,比上年增加0.23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26.24%。全区户籍总人口341921 人,共82814 户。其中, 男性人口为177434 人, 女性人口为164487 人。按城镇和乡村分,城镇人口为32132 人,占全区人口数的9.4%;乡村人口为309789 人,占全区人口数的90.6%。

【语言】

云安境内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是汉族与瑶族、壮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经历了不同历史朝代的族群迁徙和交往等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多种语言并存于这一地区。云安区地方语言大致分为:云安粤方言(白话)、客家方言(啀子话)、闽南话等几个较大的语种。其中,云安粤方言属于广州话语系,与广州话接近,操白话的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1%;客家方言属客家语系,分布区域仅次于白话,操客家方言的人大多数都会操白话,操此话的人口分布于高村、白石、镇安、富林、石城等镇的部分地区,尤以富林、石城镇人口居多,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8.4%,闽南话属闽南语系,当地又称福建话,操此话的人口分布于富林镇的寨塘、马塘两村,占全区总人口不到1%。

【经济发展】

2017年完成GDP536.17亿

精选留言

云浮云安区地理民情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