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

高要区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距广州90千米、香港138海里,处于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内。东接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西连资源丰富的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与陆地丝绸之路对接的交通枢纽,属珠江三角洲、广佛肇经济圈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全境位于北纬22°47′—23°26′、东经112°26′—112°52′之间。全区陆地面积2186平方千米。

  全市总面积2186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属山区和半山区,南部为丘陵区,东南部属平原低塱区。河流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西江自西向东横贯高要,流经禄步、小湘、大湾、南岸、金渡、金利等镇(街道)。主要支流有新兴江、大迳河、大小榕水、大小湘水、大湾水、笋洞水、白诸水、莲塘水、宋隆水、金利水等,河网密度为0.36公里/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1647.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01.6小时。

主要矿产有黄金、砚石、萤石、石膏、硫铁、高岭土、石灰石、钾长石、花岗岩、泥炭土等3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居华南之首,产量占全省80%以上,被誉为“广东黄金之乡”;高岭土可开采储量近1亿吨,是广东重要的陶瓷工业原料供应基地。西江及其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22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径流量218.4万立方米/日。2011年,林业用地面积12.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6.7%,活立木蓄积量544.82万立方米。是中国绿色名市、中国肉桂之乡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拥有省级金钟山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12个,面积224.6平方公里,覆盖率为10.23%。

【行政区划】
2011年,高要市辖1个街道(南岸街道)、16个镇(金渡镇、金利镇、蚬岗镇、白土镇、回龙镇、蛟塘镇、莲塘镇、活道镇、新桥镇、白诸镇、大湾镇、禄步镇、小湘镇、河台镇、乐城镇、水南镇),28个社区、324个行政村、2998个村民小组。

南岸街道 南岸西区社区,南岸江口社区,南岸南亭社区,南岸文峰社区,南岸西环社区,南岸马安社区,科德村,山口村,坦场村,乌榕村,新江一村,新江二村,定江村,马安村,岗灶村,夏岗村
河台镇 河台镇社区,都权村,多宝村,罗建村,河海村,龙城村,大良村,廊源村,河边良村,古旁村,高村,三联村,三围村,五联村,大坑边村,罗西村,四联村,罗闪村,尚德村,双保村,罗仁村
乐城镇 乐城镇社区,河社村,息源村,罗板村,领村,布浮村,伍村,金鸡村,罗带村,洞源村,思可村,罗院村,银村,仙人坑村,社播村
水南镇 水南镇社区,水南村,坑告村,坳兰村,山寮村,社坑村,对口村,西牛村,双坡村,下坪村,江背坑村,洲村,坑口村,大播村,分界村
禄步镇 禄步镇社区,禄步村,大连村镇、南村,禄镇围村,新洲村,外坑村,樟路村,桐槎村,乐洞村,大榕村,双马村,将军村,北根村,岩口村,黄田保村,白土一村,白土二村,绿水村,石塘村,圩头村,隔岭村,罗村,岗村,平水村,洞头村,黄洲村
小湘镇 小湘镇社区,笋围社区,杨梅村,上围村,联星村,爱村,汉塘村,三股村,三稔村,脉源村,西一村,孔湾村,迳口村,笋围村,太平围村,桔才村,朗口村,大塘村,大白村,九源村,石印村
大湾镇 大湾镇社区,龙冲村,大田村,白丈村,古西村,小塘村,村,头村,高熊村,高第村,朗第村,棠孔村,禄岸村,合成村,孝友村,金桂村,都棠村,大江洞村
新桥镇 新桥镇社区,银江村,樟江村,金库村,长湖村,布塘村,道悦村,沙田村,湾边村,珠江村,赤坎村,广塘村,坭塘村
白诸镇 白诸镇社区,区村,下坡村,廖甘村,姚村,大基头村,石下村,上孔村,北凤村,东村,布院村,庙村,高山村,新星村,上洞村,稳裕村,罗乐村,河洞村,湾头村,白沙村,金平长村,松云村,四联村
莲塘镇 莲塘镇社区,镇安村,围安村,柑园村,大竹园村,荔枝村,荷村,活村,龙塘村,波洞村,罗勒村,温贯村,官塘村,稔岗村,坳边村,上察村,察步村,波西村,下围村,高斗村,伍村
活道镇 活道镇社区,活道村,法洞村,福六洞村,鹤咀村,无忧洞村,横石村,槎头村,牛围村,禾地咀村,山塘口村,水口村,洚上村,大端村,洞心村,姚村,活村,真竹村,官塘村,严村,松坑村,刘村,迳心村,上横村,东横村,塘苟村,石塘村,云美村,敖头村,新迳村,仙洞村,首岭村,石村,塘坑村
蛟塘镇 蛟塘镇社区,龙剑村,天鸦村,三江村,禄兰村,合山村,大布村,蛟塘村,良村,沥南村,高布村,竹围村,朗下村,新塘村,企岭村,赤坳村,云路村,坪岭村,迳洞村,洞口村,奕庆村
回龙镇 回龙镇社区,澄湖村,松塘村,赤水塘村,黎槎村,大塘边村,宽郊村,旺洞村,同攸岗村,槎岗村,槎塘村,清湖村,大井村,松山村,大田朗村,刘村,光荣村
白土镇 八联社区,圩镇社区,大旗村,富科村,洲龙村,下灶村,雅瑶村,新村,中岗村,蝉坑村,南岗村,东岸村,沿朗村,马安村,冷水一村,冷水二村,横岗村,长坑村,乐堂村,竹山村,委九山村,桂岗村,幕村,朗鹤村,长塘村,下山村,大辂头村,久留村,茆山村,罗有村
金渡镇 金渡镇社区,榄塘村,委西头村,金渡村,五股村,冲口村,委茶岗村,委水口村,委水边村,委铁岗村,委黄坑村,委耕沙村,委腰岗村,委大坑村,委平布村,委砚坑村
金利镇 圩镇社区,圩尾社区,海口社区,建群村,爱群村,小洲村,禄村,石林村,珠岗村,金一村,金二村,金江村,金三村,金利村,西围村,小朗村,显茅村,北门村,罗新村,梧岭村,茅岗村,山斗村,东坝村,西坝村,东围村,振星村,三要村,罗客村,竹洞村,金洲村,南围村,蟠龙村
蚬岗镇 蚬岗镇社区,蚬一村,蚬二村,蚬三村,富金村,富佛村,范山村,八联村,古迳村,南村,芙罗村,杜村
【历史沿革】
秦前,肇庆属百越地。
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肇庆部分地域属桂林郡、南海郡。秦置四会县,辖区包括四会、广宁、怀集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隶南海郡。
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
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
西汉元鼎七年(公元前l10年),汉武帝在高要设盐官,是全国36个盐官之一。
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在高要置西江督护府,管理西江流域原住民族事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域内置8县,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
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
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建置沿东汉,大部分属广州,少部分属交州。时北部(现怀集县一带)属荆州临贺郡[。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县,分隶4郡,统属广州。四会县、怀化县隶南海郡;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统属广州;
南北朝南朝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梁武帝升高要为郡,并把广州都督府设在高要,统辖岭南13州。陈霸先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期间,在这里招收俚、僚子弟兵,积蓄力量,其后北伐侯景,并于公元557年建立了陈朝。陈时广州都督府仍治高要。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高要、广信、封兴、武化等郡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九月,升高要县为高要郡,并置广州都督府于高要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高要郡。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高要、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7县隶信安郡(治高要);统属连州[3] 。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四会、怀集、化蒙、洊安4县隶广州;端溪、晋康、悦城、都城4县隶康州;泷水、开阳、镇南、建水4县隶泷州;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新兴县、永顺县隶新州;封川县、开建县隶封州;富林县、铜陵县隶勤州。
南汉乾和十五年(公元957年),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
宋代是高要大规模开发的重要时期。北方的战乱带来了大量移民南迁,人口的迅速增加,使西江一带土地得以大量垦殖,兴筑堤围加速了土地的开发和村落的建设,高要县被朝廷定为望县。
绍圣三年(1096年),宋神宗赵顼之子赵佶被封为端王。
元符三年(1100年),赵佶继位登基,即宋徽宗。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统属广南东路。
重和元年(1118年)10月,宋徽宗改“兴庆府”为“肇庆府”,赐御书“肇庆府”横额,肇庆之名自此而来。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由扬州天长县令调任为端州知州,任期三年。他建驿站、星岩书院和丰济仓,开井利民,筑渠引水,深得百姓拥戴。宋代高要已成为全国两大产砚中心之一,新开砚坑近10个,以高要烂柯山的上、中、下三岩所产为佳,尤以下岩石为最上品。
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改肇庆府为肇庆路,置总管府,隶广西道(二十九年改隶广东道)。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复称肇庆府,隶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领5县1州: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及德庆州(领3县:封川、开建、泷水)。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高要地置高明县;十四年置恩平县。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析高要东境部分置三水县;嘉靖三十八年析四会地置广宁县。
明朝至清代中叶,高要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兴盛景象。在政治军事上,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吴桂芳将两广提督(后改为总督)府从梧州迁至肇庆,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迁广州前,历时182年。
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州(领东安县、西宁县),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至此,肇庆府领:德庆州(领封川县、开建县)、高要、四会、新兴、阳江、阳春、广宁、高明、恩平等1州8县。时怀集县属广西梧州府。
清初沿明制。肇庆府为广肇罗道治所,隶广东省。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置开平县;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置鹤山县,时肇庆府领德庆州及高要、四会、新兴、高明、广宁、开平、鹤山、封川、开建、阳江、阳春、恩平等12县。
清顺治三年(1646年)10月14日,明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在经济方面,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西江的鱼花、蚕茧、草席等物产远销各地,西江河面“帆樯如织”。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金渡织席艺人发明了花席,咸丰五年新桥人编织的洋篮竹器开始出口外销。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始建城西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咸丰十一年(1861年),美籍传教士纪好弼在城中路建造第一所基督教浸信会堂。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阳江县升直隶厅,割领阳春县、恩平县。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怀集县由梧州府改隶平乐府信都厅。
高要县城自建县至1988年迁往南岸镇,一直是郡、州、府、路、专区之治所,曾是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南明永历王朝、中华民国军务院驻地。
1993年9月28日,撤县设市(县级)。
2000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镇、白土镇、白诸镇、大湾镇、活道镇、回龙镇、小湘镇、河台镇、蛟塘镇、金渡镇、金利镇、乐城镇、莲塘镇、禄步镇、马安镇、水南镇、笋围镇、蚬岗镇、新桥镇。
2002年,高要市辖19个镇(南岸、金渡、金利、蚬岗、白土、回龙、蛟塘、莲塘、活道、新桥、白诸、马安、大湾、禄步、笋围、小湘、河台、乐城、水南),324个村委会、26个居委会
2003年4月18日,撤销马安镇,并入南岸镇,全市由19个镇改制为18个镇,324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总面积2196平方千米。市政府驻南岸镇。总人口72.89万人,外来人口26441人。
2004年3月,高要市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撤销南岸镇,设立南岸街道。3月8日,南岸街道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南岸街道管辖原南岸镇区划,有6个居委会、10个村民委员会,面积为70.75平方千米。撤销笋围镇,将其行政区划并入小湘镇工作在3月4日完成。撤销笋围镇并入小湘镇后,小湘镇人民政府管辖原小湘镇和笋围镇的行政区划,有2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委会,面积200.43平方千米。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广东省肇庆市下辖的县级市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

人口民族

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7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数为11.7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7‰。人口迁入6496人,迁出4388人。登记外来人口5.78万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00年相比,全市10年增加人口128232人,年均增长1.89%;平均每个家庭3.61人,增加0.07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9394人,15-64岁554669人,65岁以上69345人,分别占总量的17.17%、73.63%、9.2%,与上次普查比,0—14岁人口比下降11.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中升11.02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上升0.58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14538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人口59444人,初中文化程度人口366557人,小学文化程度人口236614人。与2000年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867人上升为19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5057人上升为789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546人上升为48656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46994人下降为31408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7891人,比2000年减少13809人,文盲率由7.12%下降至2.37%,下降4.75个百分点。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总数1031人,分属27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558人、瑶族89人、维吾尔族约78人,土家族75人、苗族44人、黎族42人,侗族36人、回族23人,满族19人,蒙古族9人,仫佬族8人,布依族、朝鲜族各6人,藏族、毛南族各5人,畬族、彝族、傈僳族各4人,仡佬族、白族、哈尼族各2人,京族、赫哲族、水族、阿昌族、崩龙族、高山族各1人。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9.88万人,港澳台同胞14.01万人,分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经济发展

2017年高要再次上榜“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年预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10 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预计为:74亿元、222亿元、114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86.1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95.57 亿元,同比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1.63 亿元,同比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1.98亿元,同比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9999万美元,同比下降39.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余额分别为317.4亿元、166.28 亿元。

精选留言

肇庆高要区地理民情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