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县

尼玛藏语意为“太阳”。尼玛县于1983年10月8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县人民政府驻尼玛镇。位于西藏北部、那曲地区西北部。面积15万平方公里,2009年底总人口为27375人(其中牧业人口26141人)。全县拥有草场总面积为1.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1亿亩,草场承包面积为7756.09万亩。
尼玛县所处地理纬度本属于亚热带气候,但因受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影响,破坏了气候、纬度地带性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主要气候特点:空气稀薄,温凉少雨,干湿分明;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明洁度大;垂直变化大,立体气候显著;春迟,夏短,秋冬差异不大;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四季不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冬春多大风沙暴,无霜期短等。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近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高达66%以上;气温低年平均气温-1.4℃左右,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14.8 ℃,大于10℃始终期10天左右,大于10℃积温约110℃,大于0℃始终期约160天,大于0℃年积温约1000℃,年相对温差40℃左右。
降水量少:年降水量为150——17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降水量80%。年蒸发量1783.5——1920.1毫米,为降水量的11.9——12.7倍,年相对湿度为41%。
尼玛县经济以牧业为主,特产品为扬名中外的喀什米亚尔山羊绒。农业仅在县境南部零星种植青稞、油菜、无根,其余地区均为纯牧业区。主要饲养牦牛、山羊、绵羊等。手工业以加工卡垫和金银手饰品为主。
走进尼玛尼玛县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为1.8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1亿亩,草场承包面积为7756.09万亩,县辖13个乡1个镇77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6029户27375人(其中牧业人口26141人)。截至2008年底全县总牲畜达117.87万头(只、匹),其中牛90917头,绵羊636574只,山羊437984只,马7954匹,是一个牲畜超百万头(只、匹)的甲级牧业大县。
尼玛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那曲地区牧业大县之一,畜产品资源极为雄厚,尤以山羊绒更具特色,畅销区内外,出口国外。尼玛县是国家级羌塘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玛依雪山位于自然保护区的中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而珍贵,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雪豹、黑颈鹤、棕熊、雪鸡、藏原羚、岩羊、盘羊、斑头雁、灰鸭、黄鸭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达20余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被喻为“天然的野生动物园”;矿产资源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质量好,特别是锂矿、砂金、盐碱等矿产资源,易开采,成本低。尼玛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以及著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措、荣玛温泉,还有远近文明的古象雄国遗址、嘉林岩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佛教信徒慕名前往。尼玛县水产、风能、太阳能、藏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藏绒王的原料就产自平均海拔4800米的尼玛县。
2012年,下辖1镇13乡:尼玛镇、文部乡、中仓乡、卓瓦乡、卓尼乡、阿索乡、吉瓦乡、甲谷乡、俄久乡、达果乡、申亚乡、军仓乡、来多乡)、77个行政村。
原属纳仓部落。17世纪末归西藏噶厦管辖。
1886年噶厦设申扎宗。
1976年前现尼玛县所属地为申扎县管辖。
1976年12月24日,经自治区党委批准,建立申扎县西五区办事处,为申扎县办事机构。
1977年析申扎县所辖6区、1公社,成立文部办事处、双湖办事处,那曲地区派出机构。
1979年1月正式建立县级建制的文部办事处。
1983年8月1日正式成立尼玛县,隶属那曲地区。
1983年班戈县也划出部分地,合并成立尼玛县。
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双湖县,将尼玛县的一镇六乡: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划归双湖县管辖。
地名由来:1983年设尼玛县,驻尼玛。“尼玛”藏语意为“太阳”。

精选留言

尼玛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