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
尉氏县位于豫东平原,在北纬34°121′-34°37′,东经113°52′-114°27′之间,属河南省开封市。东邻通许、扶沟县,南与鄢陵、长葛县接壤,西与新郑县交界,北与开封县、中牟县相连。南北长40.77公里,东西宽43.76公里,总面积约1307.7平方公里,计196万亩,占开封市总面积的20.3%,其中耕地120.5257万亩,人均1.78亩,辖9乡8镇,512个行政村。
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地名由来: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至今。《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古狱官曰尉氏,郑之别狱也。臣瓒曰,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名。”
【行政区划】
2011年,全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朱曲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十八里镇、水坡镇、大营镇、邢庄乡、庄头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大桥乡、南曹乡、小陈乡。
【历史沿革】
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
尉氏县于秦始皇三年置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
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至今。战国时期,尉氏属梁地,秦置县。汉承秦制,尉氏属陈留郡,三国时属魏地,为兖州陈留郡所辖,西晋时归兖州陈留国,惠帝末年,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
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7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
水文: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气候:尉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时。该县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涝普遍,之后,渐呈干旱趋势。
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地名由来: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至今。《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古狱官曰尉氏,郑之别狱也。臣瓒曰,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名。”
【行政区划】
2011年,全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洧川镇、朱曲镇、蔡庄镇、永兴镇、张市镇、十八里镇、水坡镇、大营镇、邢庄乡、庄头乡、大马乡、岗李乡、门楼任乡、大桥乡、南曹乡、小陈乡。
城关镇 | 小东门居委会,小西门居委会,大西门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城东居委会,小东门村,小西门村,大西门村,南街村,斗虎营村,梅庄村,寺前张村 |
洧川镇 | 南街村,东街村,北街村,西街村,北关村,枣陈村,丁庄村,纸坊村,湾里河村,王庄村,翟胡同村,陈庄村,宋庄村,桑树庙村,刘春桃村,养马寨村,过庄村,沙沃村,仝庄村,英内村,英外村,张庄村,花桥刘村,四合村,仓刘村,仓李村,董庄村,许寨村,东三赵村,大三赵村,西三赵村,老庄王村,鲁湾村,湾李村,关庄村,裴寨村,兴龙岗村 |
朱曲镇 | 西街村,东街村,北街村,小寨村,黄湖村,火把张村,焦庄村,黄庄村,苗庄村,刘庄村,秦楼村,古庄村,石桥村,窝口赵村,花李村,菜张村,后赵村,菜李村,五村,米庄村,许官寺村,仝庄村,双庙吴村,三字村,山魏村,胡张村,卢庄村,赵刘村,毛寨村,史井村,周寨村,陈庄村 |
蔡庄镇 | 留石寺村,貊寨村,大新庄村,北街村,西街村,东街村,南街村,水台村,夏庄村,高庄村,时村,吕庄村,北孟庄村,郑坡村,鹿村,前王村,宋庄村,安头村,西安头村,刘庄村,后黄村,隗村,马湾村,高庙寨村,湾孙村,泥张村,三楼村,大朱村,香王村,胡新庄村,尚庄村,瑶台村,孟楼村,罗庄村,舍茶岗村,蛮杨村,大张村,小张村,南孟庄村,郭庄村,刘拐村 |
永兴镇 | 赵楼村,司马村,段庄村,西黎岗村,东黎岗村,西范庄村,陈村,王寨村,东范庄村,白潭村,白楼村,黄岗村,常岗村,李岗村,中杜柏村,后杜柏村,王楼村,乔寨村,孙留村,台子岗村,刘符陈村,闫岗村,前双庙村,后双庙村,唐庄村,吴庄村,丁岗村,后高村,前翟村,凌岗村,金寨村,黄寨村,袁口村,三柳村,马口村 |
张市镇 | 张市村,石潭村,南谢村,北谢村,郑岗村,郭家村,沈家村,小寨村,东万村,西万村,冯岗村,沙门村,边岗村,崔庄村,孔庄村,尹庄村,刘庄村,前大庄村,后大庄村,王老村,高庄村,老集村,吴岗村,陆口村,坡庄村 |
十八里镇 | 十八里村,牛庄村,前滹沱村,后滹沱村,会庄村,石槽李村,丁家村,大王货村,小王货村,周庄村,王杜庄村,新代庄村,江刘庄村,赵庄村,黎寺村,孟家村,凡家村,万寺村,邓家村,蔡庄村,崔湾村,锦被岗村,马家村,申庄村,二郎庙村,马庙村,仓王村,苏唐村,刘庄村,营孜村,赵岗村,付尚村,金针村,巩家村,武家村 |
水坡镇 | 东水坡村,南水坡村,杨店村,盆刘村,耿庙村,海清郭村,牛集村,坡徐村,南玮坞村,北玮坞村,李牧庄村,西水坡村,西杨村,肖庄村,张砦村,马庄村,北闹店村,南闹店村,老李村,双河府村,李砦村,贾砦村,齐岗村,苏桥村,东夹河村,西夹河村,彭庄村,横堤村,李岗村,冉庄村,瓦岗村,仝家村,朱岗村,霍砦村 |
邢庄乡 | 鳌头吕村,三李村,邢庄村,芦木张村,蜜蜂赵村,董庄村,韩庄村,葛庄村,尚村,史庄村,北丁庄村,尹庄村,郭佛村,七里头村,安庄村,芦关村,屈楼村,水黄村,烧酒胡村,明家村,府里庄村,大庙杨村,赵庄村,拐杨村,簸箕任村,岳家村,雷家村,郭新庄村,甄家村 |
庄头乡 | 庄头村,歇马营村,小营村,高砦村,高家村,田家村,孙庄村,前曹村,后曹村,于家村,文家村,刘家村,老鸦田村,裴家村,高庙村,赵迪村,王家村,小范村,郑一村,郑二村,陈家村,鸡王村,黑高村,位家村,栗林村,新庄村,三杨村,邹家村,牛家村,韩集村,阮家村,朱家村,马家村,庞杨村,二家张村 |
大营乡 | 大营村,黑凡村,椅圈马村,玉陈村,尚王村,孙家村,陈村,东凡村,岗陆村,芦医庙村,枣朱村,吕家村,祥付张村,郝家村,寨黄村,史家村,许家村,檀头高村,五间房李村,委祝家村,丁香李村,黄集村,石槽王村,芦家村,后郑村,君李村,黄家村,梁家村,下赵村,杨集村,安家村,三户赵村 |
大马乡 | 大马村,朱庄村,郭家村,柏岗寨村,西王村,陈石村,马古岗村,岗李村,石桥村,双岭岗村,八里庙村,井赵村,前宫村,牛庄村,后宫村,马庄村,门张村,胡陈村,庙陈村,周家村,鲁家村,庙张村,店张村,李家村,雁黄村,任泽村 |
岗李乡 | 岗李村,柴村,庞庄村,窝沈村,何楼村,石庄村,田庄村,段庄村,申刘村,王庄村,打车周村,冉村,花李村,寺下沈村,韩佐村,冉家村,胡家村,占庄村,榆林赵村,刘庄村,东戎村,三石村,张同府村,路庄村,袁楼村,任庄村,刘合集村,郑庄村,水寨村,老庄村,聂家村,红连村,霍庄村,肖庄村,小石村,张庄村,马庄村,袁庄村 |
门楼任乡 | 门楼任村,寄庄王村,赵家村,陈家村,要家村,郑家村,卜家村,郝寺村,李家村,花张村,双庄村,郭潘王村,蔡家村,新庄村,新栗林村,文家村,栗林村,沙沃村,张庄村,闫前村,闫后村,齐庄村,赵存村,钱家村,东周杨村,西周杨村 |
大桥乡 | 大桥村,席苏村,要井村,马庄村,崔家村,孔家村,许庄村,大李庄村,要庄村,河湾要村,姜庄村,花村,铺村,大路王村,岗东村,大苏村,冯村,岗刘村,通院村,大槐树村,碾陈村,湾里马村,新刘庄村,常王村,十里铺村,七里河村,南台村,周庄村,老鸦刘村,寺前刘村,麦仁店村 |
南曹乡 | 南曹村,洼张村,冯庄村,前孙村,后孙村,北曹村,前张村,后张村,蒋沟村,代庄村,后于村,前刘村,中山村,东黄庄村,西黄庄村,史桥村,魏庄村,东郎村,西郎村,何庄村,马庄村,周庄村,凉马董村,凉马李村,河沟刘村,貊庄村,荣村,凉马胡村,坟台村,马村,砖楼村,靳村,小寺村,朱坡村 |
小陈乡 | 小陈村,史庄村,靳老村,王庄村,南袁庄村,大齐村,陈家村,小齐村,江曲村,司马村,圉村,后马村,前马村,睢老村,前张村,中张村,后寨村,东贾村,西贾村,阮庄村 |
尉氏县历史悠久。早在7000——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为郑国别狱,为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邑,故名尉氏,沿袭至今。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县,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
尉氏县于秦始皇三年置县。“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
春秋时,为郑国别狱。大夫尉氏任狱官,地为采食之邑,邑袭狱官姓氏为名至今。战国时期,尉氏属梁地,秦置县。汉承秦制,尉氏属陈留郡,三国时属魏地,为兖州陈留郡所辖,西晋时归兖州陈留国,惠帝末年,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
尉氏县地形呈西北高而东南低趋势,西部7条岗系交错,14条主脉南北起伏,最高点海拔133米(岗李乡冉家村,北);西南部为海拔70米左右的高台平地;东部为黄河淤积平原,平均海拔65米左右,最低点海拔59米(永兴乡李岗村,北)。
水文:境内南有双洎河、杜公河,东有贾鲁河,中有康沟河,蜿蜒东南,先后汇流出境,注入淮河。
气候:尉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692.3毫米。年平均日照2481.9小时。该县七十年代中期前水涝普遍,之后,渐呈干旱趋势。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