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地理座标:北纬22°11´10.2″~22°42´25.2″,东经110°40´36.1″~111°40´29.4″。全市南北宽57.656千米,东西长102.719千米。总面积3101.7平方千米,占广东省总面积的1.75%。
四邻:北与东北同罗定市接壤,东南界阳春市,南连高州市,西与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岑溪市毗连。
市区东镇东北距罗定市区120千米,东距阳春市区193千米,南距高州市区57千米,西距北流市区138千米,西北距容县县城120千米,北距岑溪市区102千米;南距茂名市区97千米,东北距省会广州市377千米。
信宜地处低纬度的山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由于多山,气候夏热冬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2.4℃,最热月7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8.2℃,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4.7℃,年降雨量有1800毫米左右。
气候特征夏热冬凉,四季可分,同时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夏季易劳,无霜期长,春有冻害,偶有台风影响,云雾常常罩山,小气候非常复杂,山区、丘陵的天气差异较大,山区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常凝霜结冰。海拔100米以下的偏南地区,春夏季总天数为283天,海拔450米以上的高丘山岭区,冬季天数达95天以上。南部地区可种植橡胶,香蕉、菠萝、胡椒等热带作物,东北部山区较寒冷,农作物生长相差10—15天。适宜山楂、三华李、田七、柿子等植物生长。
信宜物产资源丰富。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矿产资源有玉石、滑石、高岭土、莹石、石英、金、银、铜、铁、锡、锌、钼等30多种。其中花岗岩总储量达数十亿立方米,居全省首位,银岩锡矿是全国第三大锡矿,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大金矿,玉矿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以它雕制的工艺美术品誉满中外。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条,水能蕴藏量达17.8万千瓦,已开发装机14万千瓦,正常年景发电量达4亿千瓦时以上。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盛产稻谷、小麦、玉米、花生、木薯、黄红烟、茶叶、反季节蔬菜等粮食及经济作物,以及砂仁、田七、肉桂、益智、八角、巴戟、沉香等中药材,大部分山地有自然生长的林木、竹、藤、芒等,森林覆盖率达68.7%,森林面积19万多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1024. 3万立方米 ,居全省第三位。境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广东第二高、粤西第一高的大田顶,大雾岭自然保护区,以及西江温泉、镇隆古城书院群、天马山、大仁山、太华山、甲门峡漂流、龙玄峡漂流等旅游区。
自然生态资源。信宜市是广东省50个山区市县之一,是鉴江、黄华江、罗定江、北流江的发源地。信宜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是茂湛地区的生态屏障。全市拥有森林面积2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54%。海拔高程 1000米 以上的山岭80多座, 500米 以上的山峰370多座,最高点是大田顶(海拔 1704米 ,为广东省第二高峰、粤西第一高峰)。云开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马山、鸡笼顶、八排顶均有万亩山顶大草原。
文物古迹文化资源。信宜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镇隆古城为古时的“窦州”,是历代州县治所之地,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信宜是广东省出土铜鼓最多的县(市),出土的西周铜盉现为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拥有大洪国王府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隆红楼、起凤书院、锡三公祠等一批古建筑;信宜玉雕、飘色、竹编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宜拥有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年例”作为茂名岁时习俗已列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镇隆飘色、玉雕、竹编、六双花灯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信宜市通过新节庆活动助推旅游新发展,如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漂流节、南玉工艺文化旅游节、南江源头客家文化节、甜柿子节等。
现有景区。信宜市现有景点主要有“四山两漂一泉”(即:天马山、石根山、大仁山、太华山、龙玄峡漂流、甲门峡漂流、西江温泉),以及云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隆古城、马安竹海、旺同十里竹道、鸡笼顶、虎跳峡、尚文水库等。其中,国家 3A 景区2家(西江温泉、天马山)、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新城国际酒店),各类旅游特色村和示范点10个。西江温泉被评为“广东最佳生态温泉”,天马山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北界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钱排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八坊村、旺同村被评为“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目前,旅游公司推介的“信宜游”线路主要有:(1)天马山-西江温泉-镇隆古城-教育城-旺同十里竹道(2天游);(2)大雾岭-钱排农业观光-合水梯田-平塘竹海(3天游);(3)大仁山-甲门峡漂流-石根山(2日游)。
行政区划
信宜市于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后又经乡镇撤并和设置街道,现下辖镇隆、水口、北界、金垌、丁堡、池洞、白石、大成、怀乡、洪冠、茶山、朱砂、贵子、平塘、钱排、合水、新宝、思贺18个镇和东镇街道办1个街道。市政府驻东镇街道办。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置南海郡。信宜属南海郡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3个郡,信宜地属桂林郡。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为南越王。信宜地属南越。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地分设南海、苍梧等7个郡,苍梧郡置端溪等县,信宜地属端溪县。
吴黄武五年(226年),苍梧郡属广州,信宜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
晋永和七年(346年),析苍梧郡地置晋康郡,信宜属广州晋康郡端溪县地,直至南朝宋、齐。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析端溪县地置梁德县(意在显示梁朝德政,为信宜县的前身),同时置梁德郡,属泷州。
南朝陈(557~589年),沿梁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废梁德郡,保留梁德县,属泷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为怀德县(意取感怀隋王朝之德),属泷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泷州,置永熙郡,怀德县属永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以南近信山、北接招义山,取“信”“义”为县名)、潭峨(以潭峨江为县名)2县,并设南扶州,辖怀德、信义、潭峨3县。武德五年,再析怀德县地置特亮县(以特亮山为县名),同属南扶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南扶州改称窦州(以东江、西江汇合处的罗窦洞而得名),辖怀德、信义、潭峨、特亮4县,属容州都督府。
唐天宝元年(742年),窦州改为怀德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废怀德郡,复名窦州,辖县没有变动。
五代南汉(917~971年),仍唐制。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3县,其地并入信义县,属窦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名信宜县,属窦州。
宋景德元年(1004年),废高州,其辖县属窦州,信宜是属县。景德三年,复置高州,辖原属县。
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窦州,信宜属广南西路高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信宜县属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信宜县属广东承宣布政司高州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信宜县属广东省高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州厅,信宜县属广东省高州绥靖处。民国3~14年,信宜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广东省南路绥靖委员公署、“八属”善后督办公署等。
民国14年(1925年),信宜县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区。民国25年(1936年),信宜县属广东省第七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0月22日,信宜县解放。信宜县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9月,信宜县属广东省高雷专区。1952年11月,信宜县属广东省粤西区,是年县治所从镇隆迁至东镇。1956年2月,信宜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
1958年11月15日,信宜县与茂名县合并,名高州县,县治在茂名县城(即今高州城)。 1961年4月1日 ,高州县分高州、信宜两县,并将原属信宜县的古丁公社(今为古丁、马贵、深镇3个镇)划出给高州县(市)辖,信宜县治仍为东镇。1970年,信宜县属广东省湛江地区。1983年7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信宜县属茂名市。
1995年9月11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信宜县,设立信宜市。
人口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48.3万人,常住人口99.68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茂名市重点侨乡。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5%;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8%。三次产业结构为20.7:33.6:4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47元,比上年增长7.3%。
四邻:北与东北同罗定市接壤,东南界阳春市,南连高州市,西与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岑溪市毗连。
市区东镇东北距罗定市区120千米,东距阳春市区193千米,南距高州市区57千米,西距北流市区138千米,西北距容县县城120千米,北距岑溪市区102千米;南距茂名市区97千米,东北距省会广州市377千米。
信宜地处低纬度的山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又有复杂多变的山区气候特点。由于多山,气候夏热冬凉,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2.4℃,最热月7月份的平均温度为28.2℃,最冷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4.7℃,年降雨量有1800毫米左右。
气候特征夏热冬凉,四季可分,同时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夏季易劳,无霜期长,春有冻害,偶有台风影响,云雾常常罩山,小气候非常复杂,山区、丘陵的天气差异较大,山区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常凝霜结冰。海拔100米以下的偏南地区,春夏季总天数为283天,海拔450米以上的高丘山岭区,冬季天数达95天以上。南部地区可种植橡胶,香蕉、菠萝、胡椒等热带作物,东北部山区较寒冷,农作物生长相差10—15天。适宜山楂、三华李、田七、柿子等植物生长。
信宜物产资源丰富。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矿产资源有玉石、滑石、高岭土、莹石、石英、金、银、铜、铁、锡、锌、钼等30多种。其中花岗岩总储量达数十亿立方米,居全省首位,银岩锡矿是全国第三大锡矿,东坑金矿为广东省第二大金矿,玉矿是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以它雕制的工艺美术品誉满中外。境内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条,水能蕴藏量达17.8万千瓦,已开发装机14万千瓦,正常年景发电量达4亿千瓦时以上。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暖,盛产稻谷、小麦、玉米、花生、木薯、黄红烟、茶叶、反季节蔬菜等粮食及经济作物,以及砂仁、田七、肉桂、益智、八角、巴戟、沉香等中药材,大部分山地有自然生长的林木、竹、藤、芒等,森林覆盖率达68.7%,森林面积19万多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1024. 3万立方米 ,居全省第三位。境内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有广东第二高、粤西第一高的大田顶,大雾岭自然保护区,以及西江温泉、镇隆古城书院群、天马山、大仁山、太华山、甲门峡漂流、龙玄峡漂流等旅游区。
自然生态资源。信宜市是广东省50个山区市县之一,是鉴江、黄华江、罗定江、北流江的发源地。信宜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是茂湛地区的生态屏障。全市拥有森林面积2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54%。海拔高程 1000米 以上的山岭80多座, 500米 以上的山峰370多座,最高点是大田顶(海拔 1704米 ,为广东省第二高峰、粤西第一高峰)。云开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马山、鸡笼顶、八排顶均有万亩山顶大草原。
文物古迹文化资源。信宜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镇隆古城为古时的“窦州”,是历代州县治所之地,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信宜是广东省出土铜鼓最多的县(市),出土的西周铜盉现为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拥有大洪国王府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镇隆红楼、起凤书院、锡三公祠等一批古建筑;信宜玉雕、飘色、竹编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信宜拥有丰富的民俗节庆活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年例”作为茂名岁时习俗已列为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镇隆飘色、玉雕、竹编、六双花灯等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信宜市通过新节庆活动助推旅游新发展,如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漂流节、南玉工艺文化旅游节、南江源头客家文化节、甜柿子节等。
现有景区。信宜市现有景点主要有“四山两漂一泉”(即:天马山、石根山、大仁山、太华山、龙玄峡漂流、甲门峡漂流、西江温泉),以及云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隆古城、马安竹海、旺同十里竹道、鸡笼顶、虎跳峡、尚文水库等。其中,国家 3A 景区2家(西江温泉、天马山)、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新城国际酒店),各类旅游特色村和示范点10个。西江温泉被评为“广东最佳生态温泉”,天马山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北界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钱排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八坊村、旺同村被评为“茂名市十大美丽旅游乡村”。目前,旅游公司推介的“信宜游”线路主要有:(1)天马山-西江温泉-镇隆古城-教育城-旺同十里竹道(2天游);(2)大雾岭-钱排农业观光-合水梯田-平塘竹海(3天游);(3)大仁山-甲门峡漂流-石根山(2日游)。
行政区划
信宜市于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后又经乡镇撤并和设置街道,现下辖镇隆、水口、北界、金垌、丁堡、池洞、白石、大成、怀乡、洪冠、茶山、朱砂、贵子、平塘、钱排、合水、新宝、思贺18个镇和东镇街道办1个街道。市政府驻东镇街道办。
东镇街道办 | 新尚居委会,解放一居委会,解放二居委会,沿江一路居委会,沿江二路居委会,人民南路居委会,人民北路居委会,梅江居委会,新里居委会,长塘居委会,大坡山居委会,樟坡居委会,礼圩居委会,白坡居委会,文昌居委会,北逻居委会,垌尾居委会,六贺居委会,坡岭居委会,栗木居委会,六运居委会,六谢居委会,塘面居委会,水库居委会,城郊居委会,尚文居委会,佑英村,六梢村,高城村,合丫河村,英地坡村,旺同村,凤岗村,礼垌村,六宅村,文冲村,庄垌村,十腰村 |
镇隆镇 | 镇隆居委会,俊耀村,十里村,荔枝村,西岸村,德乔村,六岸村,西塘村,北畔村,林冲村,白梅村,高山村,同心村,俊昌村,六旺村,沉冲村,龙登村,八坊村,六双村,河吕村,大水坡村 |
水口镇 | 水口居委会,垌心村,飞马村,大甲村,贺家村,双山村,都龙村,简坡村,水口村,赤坎村,横茶村,到永村,岭上村,大垌村,群丰村,旧县村,旺冲村,双狮村,高岭村,平冲村,骑马村 |
丁堡镇 | 丁堡村,山背村,大舍坡村,旺坑村,大沙村,平堡村,湾冲村,高桥村,古楼村,塘岭村,岭脚村,铁炉村 |
池洞镇 | 池洞居委会,池洞村,大坡村,岭砥村,六定村,扶参村,贺垌村,新垌村,同古村,西村,石庆村,东南村,东安村,东安闸村,旺凡村,双垌村,蒲垌村,乾和村,排田村,旺沙堡村,中道村,旺坡村 |
贵子镇 | 贵子居委会,托盘垌村,中伙村,中和村,秋风根村,平民村,函口村,函关村,西门村,石子村,贵子村,旺茅村,回龙村,贵龙村,石马村,云世村,绿湖村 |
怀乡镇 | 大庆村,狮山村,扶德村,德胜村,大威村,含沙村,金盈村,富多村,横冲村,旺和村,中垌村,怀新村,云罗村,永隆村,云龙村,平梅村,怀乡村,大仁村,中堂村,平花村,坡头村,罗马村,木辂村,大谢村 |
茶山镇 | 茶山村,渤上村,周冲村,白木村,丰垌村,丰垌口村,滩垌村,渤中村,渤垌村,平田村,榕垌村 |
洪冠镇 | 大樟村,蓝村,云丽村,锦衣村,洪胜村,洪冠村,洪上村,中燕村,翻稿村,翻南村,扶曹村,楼垌村,垌头村,垌美村 |
白石镇 | 白石居委会,扶龙村,大寨村,乐义村,坡坪村,坳头村,六域村,利试村,大塘村,岳龙村,细寨村,四方田村,河坝铺村,大坑村,白鸡村,金林村,官山村,丽垌村,垌新村,吉度村 |
大成镇 | 大成村,水美村,禄豪村,双乐村,城垌村,冲尾村,大樟村,丽沙村,禄福村,石屏村,塘坳村,相友村,下湾村,上湾村,北梭村 |
钱排镇 | 钱排居委会,山口村,龙湾村,达垌村,白马村,双合村,钱上村,钱排村,钱新村,西垌村,梭垌村,北内村,竹云村,响水村,竹垌村,云开村 |
合水镇 | 合水村,上排村,排垌村,排东村,高荷村,清静村,庙湾村,横水村,东田村,石硖村,杨枚村,高湾村,黄沙村,新桥村,新云村,茅帘村 |
新宝镇 | 新宝居委会,新宝村,枫木村,白龙村,沙底村,横源村,五垌村,上峰村,上云村,桂垌村,华峰村,茂门村,甘利村,朝阳村,清水村,大坝村,石垌村 |
平塘镇 | 马安村,新中村,黄龙村,茅垌村,沙子村,厚垌村,罗排村,大湾村,湾龙村,林垌村,童子根村,倒流村,平塘村,罗罅村,檀棉村,坳垌村,甘垌村,北中村,北永村,北南村,麻场村 |
思贺镇 | 思贺村,横岗村,朋候村,满村,大坪村,双垌村,木瓜村,八排村,高田村,大垌村,三屋村,岗坳村 |
金垌镇 | 金垌村,上磨村,马辣村,上贵村,白花村,泗流村,合垌村,六明村,胜积村,六胜村,光荣村,南屯村,环球村,幸福村,米场村,良耿村,绿水村,大榔村,高车村,平地村,木威村,木新村,田心村 |
朱砂镇 | 古泮村,燕水村,里五村,埠头村,朱砂村,莲塘村,石根村,平寨村,旺科村,溪兰村,双砥村,白土村,安莪村,古令村,文料村,华山村,琶垌村,大六村,三南村,龙埠村,石印村,柳村,罗林村,旺沙村,文华村,加塘村,燕冲村,燕贺村,林渥村,新圩村,盘龙村,佛水村 |
北界镇 | 北界居委会,良垌村,罗汉村,长坡村,平山村,东村,石订村,南山村,北界村,六云村,柴冲村,结坡村,甘棠村,金坡村,双寿村,丰月村,汕口村,六问村,塘村,桃子村,金渠村,六表村,学地村,旺将村,文垌村,西镇村,明堂村,高垌村,高坡村,北洒村,六琶村,石砚村,六利村,红光村 |
信宜市国营红旗农场 | 信宜市国营红旗农场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置南海郡。信宜属南海郡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3个郡,信宜地属桂林郡。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为南越王。信宜地属南越。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地分设南海、苍梧等7个郡,苍梧郡置端溪等县,信宜地属端溪县。
吴黄武五年(226年),苍梧郡属广州,信宜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
晋永和七年(346年),析苍梧郡地置晋康郡,信宜属广州晋康郡端溪县地,直至南朝宋、齐。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析端溪县地置梁德县(意在显示梁朝德政,为信宜县的前身),同时置梁德郡,属泷州。
南朝陈(557~589年),沿梁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废梁德郡,保留梁德县,属泷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为怀德县(意取感怀隋王朝之德),属泷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泷州,置永熙郡,怀德县属永熙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怀德县地置信义(以南近信山、北接招义山,取“信”“义”为县名)、潭峨(以潭峨江为县名)2县,并设南扶州,辖怀德、信义、潭峨3县。武德五年,再析怀德县地置特亮县(以特亮山为县名),同属南扶州。
唐贞观八年(634年),南扶州改称窦州(以东江、西江汇合处的罗窦洞而得名),辖怀德、信义、潭峨、特亮4县,属容州都督府。
唐天宝元年(742年),窦州改为怀德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废怀德郡,复名窦州,辖县没有变动。
五代南汉(917~971年),仍唐制。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3县,其地并入信义县,属窦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名信宜县,属窦州。
宋景德元年(1004年),废高州,其辖县属窦州,信宜是属县。景德三年,复置高州,辖原属县。
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窦州,信宜属广南西路高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信宜县属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高州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信宜县属广东承宣布政司高州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信宜县属广东省高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州厅,信宜县属广东省高州绥靖处。民国3~14年,信宜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广东省南路绥靖委员公署、“八属”善后督办公署等。
民国14年(1925年),信宜县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区。民国25年(1936年),信宜县属广东省第七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0月22日,信宜县解放。信宜县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9月,信宜县属广东省高雷专区。1952年11月,信宜县属广东省粤西区,是年县治所从镇隆迁至东镇。1956年2月,信宜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
1958年11月15日,信宜县与茂名县合并,名高州县,县治在茂名县城(即今高州城)。 1961年4月1日 ,高州县分高州、信宜两县,并将原属信宜县的古丁公社(今为古丁、马贵、深镇3个镇)划出给高州县(市)辖,信宜县治仍为东镇。1970年,信宜县属广东省湛江地区。1983年7月,广东省实行市管县制,信宜县属茂名市。
1995年9月11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信宜县,设立信宜市。
人口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48.3万人,常住人口99.68万人,是广东省著名侨乡、茂名市重点侨乡。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5%;第三产业增加值20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5.8%。三次产业结构为20.7:33.6:4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47元,比上年增长7.3%。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