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兰屯市
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理坐标为北纬47°5′40″~48°36′34″,东经120°28′51″~123°17′30″。东以音河为界与阿荣旗相依,东南及南以金长城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两县及兴安盟扎赉特旗为邻,西及西北以哈玛尔山和漠克河为界与阿尔山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接壤,北以阿木牛河为界与牙克石市相连。市境东西顶端直线距210公里,南北顶端直线距离160公里,全市总面积16926.3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扎兰屯市辖7个街道、8个镇、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高台子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磨菇气镇、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浩饶山镇、柴河镇、中和镇、哈多河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洼堤乡。
【历史沿革】
距今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
尧、舜时代,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均在古肃慎国内,其地为濊貊部余部夫余部所居。
春秋时期,扎兰屯市境域内的雅鲁河、绰尔河流域为东胡的重要游猎地之一。
东汉末年,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处于鲜卑势力东界之地。
386年,雅鲁河、绰尔河及阿伦河流域为夫余国势力范围之内,为勿吉国黑水部。
唐宪宗时,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属南室韦中的和解部和乌罗护部(即北魏乌罗侯)两部的游猎之地。
五代时期,契丹皇族遥辇、迭刺二部长期居住在雅鲁河、绰尔河、阿伦河流域,为契丹人活动中心。1116年,辽在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北设金山县,后升为静州。为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即今扎兰屯市境域。
1214年,铁木真对几个立有战功的弟弟和外戚家族进行分封,铁木真幼弟帖木真·翰赤斤的封地在大兴安岭东西之地以及嫩江、松花江一带,扎兰屯市境域在其封地内。
1408年,明王朝设立的阮里河(即雅鲁河)卫,即设在今大兴安岭东麓雅鲁河流域,同时在绰尔河流域设置了朵颜卫。
1644~1661年,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清王朝忙于平定关内反清叛乱,无力顾及边疆防务,遂采取消极的内迁政策,将居住在这一边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等族迁至黑龙江南岸居住,其中部分鄂伦春人、鄂温克人被迁至雅鲁河、绰尔河、济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游猎,雅鲁河、音河流域被编为“雅鲁阿巴”,济沁河流域被编为“济沁阿巴”,绰尔河流域被编为“托信阿巴”。
1683年,今扎兰屯市境归黑龙江将军管辖。
1691年,清王朝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八旗(即打牲八旗),嫩江流域的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人均编入八旗之内。每旗十几或二十几佐不等,每佐设佐领1人,佐下设额兵催领(头目)4人,正蓝旗、镶红旗同驻雅鲁河,正蓝、镶红两旗设扎兰衙门,并派有“扎兰章京”坐镇今扎兰屯,司掌正蓝、镶红两旗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由布特哈总管衙门节制。
1894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总管,改升为布特哈副都统,仍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同年,扎兰屯设立官庄,由扎兰章京总领收容关内人口、屯田等事宜。
1906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两路布特哈,各设总管1人,西路布特哈总管驻宜卧奇,分别掌管本路所辖各旗事宜,雅鲁河流域属西路布特哈。每旗设佐领1人,扎兰衙门废止。
1916年3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黑龙江省在大兴安岭东麓济沁河流域设置济沁河稽垦局;同年7月1日,设置扎兰屯稽垦局,同时设立辅佐稽垦局管理土地开放事务的佐治局。
1926年2月2日,济沁河、扎兰屯两稽垦局废止,设立雅鲁设治局,局址在今扎兰屯,由黑龙江省委派设治员进行管理。
1923年3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东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掌管辖地内铁路两侧附属地行政事务。
1929年1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黑龙江省行政公署将雅鲁设治局改升为雅鲁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雅鲁县辖境东至阿伦河西岸与布西县分界,南与景兴县、扎赉特旗分界,北至内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的呼伦县分界。
1932年6月27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撤销雅鲁县建制,将原雅鲁县行政区分设为布特哈左翼旗(驻地今扎兰屯)、布特哈右翼旗(驻地博克图)。
1933年5月12日,布特哈左翼、右翼两旗合并为布特哈旗,隶属于兴安东分省,伪旗公署设在今扎兰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布特哈旗公署解体。
1946年5月,布特哈旗政府组建后,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纳文慕仁盟(省)政府。
1947年5月1日,布特哈旗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纳文慕仁盟领导。
1949年4月,改属呼纳盟政府。
1950年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布特哈旗所辖的博克图努克图(雅鲁、巴里木即巴林两嘎查)划归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管辖。
1953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呼纳盟,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布特哈旗直接隶属于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将原呼纳盟、兴安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隶属呼伦贝尔盟。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
1979年7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立扎兰屯市(县级)。
1984年1月1日,实行市建置。
1997年,扎兰屯市面积16800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6个街道、10个镇、8个乡、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成吉思汗镇、蘑菇气镇、柴河镇、哈拉苏镇、卧牛河镇、哈多河镇、雅尔根楚镇、务大哈气镇、大河湾镇、中和镇、南木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达斡尔民族乡、洼堤乡、牤牛沟乡、团结乡、惠风川乡、太平川乡、库堤河乡、关门山乡、浩饶山乡。市政府驻扎兰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扎兰屯市总人口409051人,其中:兴华街道26733人,正阻街道23588人,铁东街道13989人,河西街道12556人,繁荣街道21429人,向阳街道30422人,成吉思汗镇31019人,蘑菇气镇14169人,卧牛河镇29507人,中和镇16723人,哈拉苏镇9573人,柴河镇8189人,大河湾镇22944人,雅尔根楚镇15383人,务大哈气镇15694人,哈多河镇12339人,库堤河乡13402人,关门山乡11267人,团结乡15728人,达斡尔民族乡11157人,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8748人,鄂伦春民族乡8453人,洼堤乡9992人,惠风川乡7089人,牤牛沟乡6385人,太平川乡7705人,浩饶山乡4868人。
2005年,扎兰屯市辖6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磨菇气镇、中和镇、雅尔根楚镇、柴河镇、哈多河镇、哈拉苏镇、卧牛河镇、高台子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浩饶山乡、洼堤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关门山乡。
2006年,将6个街道、10个镇、6个乡调整为7个街道、6个镇、3个乡:撤销哈拉苏镇,将哈拉苏镇的2个村(三道桥、四道桥)并入卧牛河镇,将哈拉苏镇所辖4个村(大兴、东窑、道南、双北)及1个居委会,(黎明)并入鄂伦春民族乡;撤销高台子镇,将高台子镇的2个村(尖山子、沙里沟)、成吉思汗镇的5个村(火车头、前进、永丰、永兴、金星)并入大河湾镇;撤销雅尔根楚镇,将其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和高台子镇的10个村(朝阳岗、石桥、奋斗、古里金、建设、长青、大旗、马家、河口、光明)和1个居民委员会(永平)并入成吉思汗镇;将高台子镇的4个村(高台子、五一、鲜光、近郊)划入市区设立高台子街道(本站注:并划入向阳街道的建设、糖厂2个居委会,);撤销哈多河镇、洼堤乡,合并设立洼堤镇;撤销关门山乡、中和镇,并入蘑菇气镇;撤销柴河镇、浩饶山乡,合并设立浩饶山镇。调整后:卧牛河镇面积1550.43平方千米,人口27864人,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卧北;鄂伦春民族乡面积2160.53平方千米,人口16761人,辖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南木;成吉思汗镇面积1176.14平方千米,人口62537人,辖29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驻地成吉思汗;大河湾镇面积581.11平方千米,人口33998人,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镇德川;高台子街道面积147.9平方千米,人口16474人,办事处设在原高台子镇政府所在地;蘑菇气镇面积1435平方千米,人口78495人,辖31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驻地蘑菇气;洼堤镇面积1189.59平方千米,人口22085人,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河北乡;浩饶山镇面积6386.67平方千米,人口8602人,辖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驻地四五六山下。同时在已撤销的乡镇设置办事处:在原中和镇政府驻地设置蘑菇气镇中和办事处;在原关门山乡政府驻地设置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在原雅尔根楚镇政府驻地设置成吉思汗镇雅尔根楚办事处;在原洼堤乡政府驻地设置洼堤镇色吉拉呼办事处;在原柴河镇政府驻地设置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在原哈拉苏镇政府驻地设置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
2006年末,全市总面积16926.3平方千米。总人口431666人,其中农业人口266139人,非农业人口165527人;少数民族59158人。辖6个镇、3个民族乡和7个街道。
2009年末,全市总面积16926.3平方千米。总人口429895人,其中农业人口262679人,非农业人口167216人;少数民族60004人。辖兴华、正阳、繁荣、向阳、河西、铁东、高台子7个街道,成吉思汗、蘑菇气、卧牛河、大河湾、洼堤、浩饶山6个镇,萨马街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3个民族乡。
2011年,撤销洼堤镇(1居11村),设立哈多河镇(1居6村)、洼堤乡(5村);将浩饶山镇的石桥、振兴2个居委会,划出设立柴河镇;将磨菇气镇的1居12村、成吉思汗镇的1居8村,划出设立中和镇;将大河湾镇的尖山子、沙里沟2村,划归高台子街道管辖,将高台子街道的五一村,划归成吉思汗镇管辖。
扎兰屯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面向东北三省,与黑龙江省毗邻,是呼伦贝尔市向东开放的窗口。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凉湿润多雨,冬季干燥严寒漫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长,强度大。年平均气温3.2℃,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扎兰屯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上构成“七林二草一分田”的格局。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3毫米,无霜期年均123天。境内森林面积1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7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52万立方米。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耕地面积319万亩。境内主要河流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背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无工业污染源,属于一片天然绿色净土。旅游景观丰富,自然资源组合度好,既体现了大兴安岭的磅礴气势,又兼有江南水乡的壮丽秀美,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行政区划】
扎兰屯市辖7个街道、8个镇、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高台子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磨菇气镇、卧牛河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浩饶山镇、柴河镇、中和镇、哈多河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洼堤乡。
兴华街道 | 青松居委会,铁路居委会,绿林居委会,秀水居委会,迎春居委会 |
正阳街道 | 永安居委会,民乐居委会,沿河居委会,红旗居委会 |
繁荣街道 | 胜利居委会,光明居委会,新风居委会,小溪居委会 |
向阳街道 | 东方红居委会,金星居委会,纸浆居委会,星光居委会,向阳村 |
高台子街道 | 建设居委会,糖厂居委会,鲜光村,高台子村,近郊村,五一村 |
铁东街道 | 五里居委会,天拜山居委会,铁东村 |
河西街道 | 振兴居委会,南市居委会,回民村 |
磨菇气镇 | 利民居委会,团结居委会,振兴居委会,蘑菇气村,凤凰窝村,兴隆沟村,太平沟村,杨树沟村,三合村,东风村,惠风川村,爱国村,先锋村,南平村,北安村,中宁村,头道沟村,前进村,兴龙村,福兴村,光荣村,红星村,福泉村,龙头村,库堤河村,新林村,幸福村,架子山村,宫家街村,苇莲河村,炕沿山村,野马河村,湾龙沟村,东明村 |
洼堤镇 | 幸福居委会,边北村,泥沙河村,哈多河村,罕达罕村,太阳坡村,合兴村,色吉拉胡村,孤山子村,铁矿村,青山村,德格吉勒胡村 |
卧牛河镇 | 卧北居委会,富裕村,长发村,五星村,一心村,红石村,靠山村,卧牛河村,新立村,大坝村,红卫村,红旗村,三道桥村,四道桥村 |
成吉思汗镇 | 益民居委会,友谊居委会,新华居委会,永平居委会,西德胜村,灯塔村,繁荣村,新民村,红光村,大甸子村,红升村,和平村,立新村,东德胜村,新站村,五道沟村,集体村,黎明村,明星村,三道沟村,新建村,水甸沟村,四道沟村,古里金村,朝阳岗村,石桥村,大旗村,光明村,长青村,建设村,奋斗村,河口村,马家村 |
大河湾镇 | 大兴居委会,大水泉子村,幸福之路村,大河湾村,东升村,红光村,明星村,暖泉村,尖山子村,沙里沟村,火车头村,前进村,永丰村,永兴村,金星村 |
浩饶山镇 | 石桥居委会,振兴居委会,东平台村,西平台村,浩饶山村 |
达斡尔民族乡 | 九村,满都村,巴图村,中心村,白音村,海力堤村 |
南木鄂伦春民族乡 | 黎明居委会,南木村,猎民村,道南村,大兴村,东窑村,双北村 |
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 | 马隆沟村,护林村,团结村,猎民村,红炮台新村,哈拉口子村 |
大河湾农场 | 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农场街道农牧结合管理区牧业示范园区生活区 |
绰尔河农场 | 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第九生产队,第十生产队,农场街道 |
扎兰屯马场 | 第一生产连队,第二生产连队,第三生产连队,第四生产连队,第五生产连队,第六生产连队,农场街道 |
成吉思汗监狱农场 | 场部第二中队,第三中队,第四中队,第五中队,第六中队,第七中队,第八中队,第九中队,良种场修配场 |
公安部后勤供应处农场 | 虚拟后勤供应处农场生活区 |
南木林业局 | 昆尼气林场,三七林场,阿木牛林场,南木林场,大石门林场,务大哈气林场 |
柴河林业局 | 兴安林场,柴河林场,固里河林场,韭菜沟林场,白毛沟林场,哈布气林场 |
扎兰屯市林业局 | 济沁河林场,庙尔山林场,根多河林场,哈多河林场,伊其罕林场,新立屯林场,成吉思汗林场,南木养鹿场 |
市原种场 | 虚拟原种场生活区 |
距今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
尧、舜时代,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均在古肃慎国内,其地为濊貊部余部夫余部所居。
春秋时期,扎兰屯市境域内的雅鲁河、绰尔河流域为东胡的重要游猎地之一。
东汉末年,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处于鲜卑势力东界之地。
386年,雅鲁河、绰尔河及阿伦河流域为夫余国势力范围之内,为勿吉国黑水部。
唐宪宗时,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属南室韦中的和解部和乌罗护部(即北魏乌罗侯)两部的游猎之地。
五代时期,契丹皇族遥辇、迭刺二部长期居住在雅鲁河、绰尔河、阿伦河流域,为契丹人活动中心。1116年,辽在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北设金山县,后升为静州。为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即今扎兰屯市境域。
1214年,铁木真对几个立有战功的弟弟和外戚家族进行分封,铁木真幼弟帖木真·翰赤斤的封地在大兴安岭东西之地以及嫩江、松花江一带,扎兰屯市境域在其封地内。
1408年,明王朝设立的阮里河(即雅鲁河)卫,即设在今大兴安岭东麓雅鲁河流域,同时在绰尔河流域设置了朵颜卫。
1644~1661年,沙俄军队,入侵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清王朝忙于平定关内反清叛乱,无力顾及边疆防务,遂采取消极的内迁政策,将居住在这一边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翰尔等族迁至黑龙江南岸居住,其中部分鄂伦春人、鄂温克人被迁至雅鲁河、绰尔河、济沁河流域的原始森林中游猎,雅鲁河、音河流域被编为“雅鲁阿巴”,济沁河流域被编为“济沁阿巴”,绰尔河流域被编为“托信阿巴”。
1683年,今扎兰屯市境归黑龙江将军管辖。
1691年,清王朝在3个“扎兰”、5个“阿巴”的基础上,建立布特哈八旗(即打牲八旗),嫩江流域的达翰尔、鄂温克、鄂伦春人均编入八旗之内。每旗十几或二十几佐不等,每佐设佐领1人,佐下设额兵催领(头目)4人,正蓝旗、镶红旗同驻雅鲁河,正蓝、镶红两旗设扎兰衙门,并派有“扎兰章京”坐镇今扎兰屯,司掌正蓝、镶红两旗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由布特哈总管衙门节制。
1894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总管,改升为布特哈副都统,仍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同年,扎兰屯设立官庄,由扎兰章京总领收容关内人口、屯田等事宜。
1906年,清王朝裁撤布特哈副都统以嫩江为界,分设东、西两路布特哈,各设总管1人,西路布特哈总管驻宜卧奇,分别掌管本路所辖各旗事宜,雅鲁河流域属西路布特哈。每旗设佐领1人,扎兰衙门废止。
1916年3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为管理自行流入的垦荒农民和发展招垦事业,黑龙江省在大兴安岭东麓济沁河流域设置济沁河稽垦局;同年7月1日,设置扎兰屯稽垦局,同时设立辅佐稽垦局管理土地开放事务的佐治局。
1926年2月2日,济沁河、扎兰屯两稽垦局废止,设立雅鲁设治局,局址在今扎兰屯,由黑龙江省委派设治员进行管理。
1923年3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东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掌管辖地内铁路两侧附属地行政事务。
1929年1月5日,中华民国政府黑龙江省行政公署将雅鲁设治局改升为雅鲁县,隶属黑龙江省管辖,为三等县。雅鲁县辖境东至阿伦河西岸与布西县分界,南与景兴县、扎赉特旗分界,北至内兴安岭与呼伦贝尔的呼伦县分界。
1932年6月27日,伪满洲国成立后,撤销雅鲁县建制,将原雅鲁县行政区分设为布特哈左翼旗(驻地今扎兰屯)、布特哈右翼旗(驻地博克图)。
1933年5月12日,布特哈左翼、右翼两旗合并为布特哈旗,隶属于兴安东分省,伪旗公署设在今扎兰屯。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布特哈旗公署解体。
1946年5月,布特哈旗政府组建后,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纳文慕仁盟(省)政府。
1947年5月1日,布特哈旗归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纳文慕仁盟领导。
1949年4月,改属呼纳盟政府。
1950年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布特哈旗所辖的博克图努克图(雅鲁、巴里木即巴林两嘎查)划归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管辖。
1953年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呼纳盟,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布特哈旗直接隶属于东部区行署。1954年4月,东部区行署撤销,将原呼纳盟、兴安盟合并为呼伦贝尔盟,布特哈旗隶属呼伦贝尔盟。
1969年8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
1979年7月1日,布特哈旗随呼伦贝尔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10日,撤销布特哈旗,在原行政区内设立扎兰屯市(县级)。
1984年1月1日,实行市建置。
1997年,扎兰屯市面积16800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6个街道、10个镇、8个乡、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成吉思汗镇、蘑菇气镇、柴河镇、哈拉苏镇、卧牛河镇、哈多河镇、雅尔根楚镇、务大哈气镇、大河湾镇、中和镇、南木鄂伦春民族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达斡尔民族乡、洼堤乡、牤牛沟乡、团结乡、惠风川乡、太平川乡、库堤河乡、关门山乡、浩饶山乡。市政府驻扎兰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扎兰屯市总人口409051人,其中:兴华街道26733人,正阻街道23588人,铁东街道13989人,河西街道12556人,繁荣街道21429人,向阳街道30422人,成吉思汗镇31019人,蘑菇气镇14169人,卧牛河镇29507人,中和镇16723人,哈拉苏镇9573人,柴河镇8189人,大河湾镇22944人,雅尔根楚镇15383人,务大哈气镇15694人,哈多河镇12339人,库堤河乡13402人,关门山乡11267人,团结乡15728人,达斡尔民族乡11157人,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8748人,鄂伦春民族乡8453人,洼堤乡9992人,惠风川乡7089人,牤牛沟乡6385人,太平川乡7705人,浩饶山乡4868人。
2005年,扎兰屯市辖6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兴华街道、正阳街道、繁荣街道、向阳街道、铁东街道、河西街道、磨菇气镇、中和镇、雅尔根楚镇、柴河镇、哈多河镇、哈拉苏镇、卧牛河镇、高台子镇、成吉思汗镇、大河湾镇、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浩饶山乡、洼堤乡、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关门山乡。
2006年,将6个街道、10个镇、6个乡调整为7个街道、6个镇、3个乡:撤销哈拉苏镇,将哈拉苏镇的2个村(三道桥、四道桥)并入卧牛河镇,将哈拉苏镇所辖4个村(大兴、东窑、道南、双北)及1个居委会,(黎明)并入鄂伦春民族乡;撤销高台子镇,将高台子镇的2个村(尖山子、沙里沟)、成吉思汗镇的5个村(火车头、前进、永丰、永兴、金星)并入大河湾镇;撤销雅尔根楚镇,将其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和高台子镇的10个村(朝阳岗、石桥、奋斗、古里金、建设、长青、大旗、马家、河口、光明)和1个居民委员会(永平)并入成吉思汗镇;将高台子镇的4个村(高台子、五一、鲜光、近郊)划入市区设立高台子街道(本站注:并划入向阳街道的建设、糖厂2个居委会,);撤销哈多河镇、洼堤乡,合并设立洼堤镇;撤销关门山乡、中和镇,并入蘑菇气镇;撤销柴河镇、浩饶山乡,合并设立浩饶山镇。调整后:卧牛河镇面积1550.43平方千米,人口27864人,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卧北;鄂伦春民族乡面积2160.53平方千米,人口16761人,辖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南木;成吉思汗镇面积1176.14平方千米,人口62537人,辖29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驻地成吉思汗;大河湾镇面积581.11平方千米,人口33998人,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镇德川;高台子街道面积147.9平方千米,人口16474人,办事处设在原高台子镇政府所在地;蘑菇气镇面积1435平方千米,人口78495人,辖31个行政村,和3个居委会,驻地蘑菇气;洼堤镇面积1189.59平方千米,人口22085人,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驻地河北乡;浩饶山镇面积6386.67平方千米,人口8602人,辖3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驻地四五六山下。同时在已撤销的乡镇设置办事处:在原中和镇政府驻地设置蘑菇气镇中和办事处;在原关门山乡政府驻地设置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在原雅尔根楚镇政府驻地设置成吉思汗镇雅尔根楚办事处;在原洼堤乡政府驻地设置洼堤镇色吉拉呼办事处;在原柴河镇政府驻地设置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在原哈拉苏镇政府驻地设置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
2006年末,全市总面积16926.3平方千米。总人口431666人,其中农业人口266139人,非农业人口165527人;少数民族59158人。辖6个镇、3个民族乡和7个街道。
2009年末,全市总面积16926.3平方千米。总人口429895人,其中农业人口262679人,非农业人口167216人;少数民族60004人。辖兴华、正阳、繁荣、向阳、河西、铁东、高台子7个街道,成吉思汗、蘑菇气、卧牛河、大河湾、洼堤、浩饶山6个镇,萨马街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3个民族乡。
2011年,撤销洼堤镇(1居11村),设立哈多河镇(1居6村)、洼堤乡(5村);将浩饶山镇的石桥、振兴2个居委会,划出设立柴河镇;将磨菇气镇的1居12村、成吉思汗镇的1居8村,划出设立中和镇;将大河湾镇的尖山子、沙里沟2村,划归高台子街道管辖,将高台子街道的五一村,划归成吉思汗镇管辖。
扎兰屯市地处祖国北疆,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南部,背倚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面向东北三省,与黑龙江省毗邻,是呼伦贝尔市向东开放的窗口。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凉湿润多雨,冬季干燥严寒漫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长,强度大。年平均气温3.2℃,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扎兰屯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大体上构成“七林二草一分田”的格局。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4℃,年均降水量480.3毫米,无霜期年均123天。境内森林面积1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78%,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52万立方米。天然草场面积506万亩,耕地面积319万亩。境内主要河流47条,形成绰尔河、济沁河、雅鲁河、音河四大水系,市域水资源总量约为25亿立方米。背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无工业污染源,属于一片天然绿色净土。旅游景观丰富,自然资源组合度好,既体现了大兴安岭的磅礴气势,又兼有江南水乡的壮丽秀美,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