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沟区
水磨沟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东与乌鲁木齐县搭界,西以河滩北路为界与沙依巴克区和新市区毗邻,南以小红桥连接天山区,北至碱沟和卡子湾。全区总面积91.56平方千米,总人口163945人(2003年)。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锡伯等民族。
水磨沟区于1956年5月建政,是乌鲁木齐最早的工矿区。建政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发展区域经济,造福水区人民为目标,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政组织、驻区单位和全区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已成为乌鲁木齐重要的中心区、工业区、商贸区和旅游区。
【行政区划】
水磨沟区辖8个街道:水磨沟街道、六道湾街道、苇湖梁街道、八道湾街道、新民路街道、南湖南路街道、南湖北路街道、七道湾街道。
【历史沿革】
水磨沟区历史久远。秦代至西汉初期,水磨沟区区域为车师游牧之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水磨沟区域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唐代,水磨沟区属轮台县管辖,归安西都护府节制。
宋元时期,区境属别失八里行书省。
明代,先后属蒙古厄鲁特的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
清代,区境先后隶属于迪化直隶州、迪化府、迪化县,并在六道湾、七道湾建立惠来堡、屡丰堡,实行屯田,该区原属迪化县。
1944年后,划归迪化市管辖。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成立迪化市人民政府后,水磨沟属市辖七个区中的第五区。
1956年经自治区人委批准,水磨沟属工矿区。
1961年,水磨沟工矿区和八道湾镇合并成立水磨沟区。
1969年4月改名水磨沟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成立水磨沟区人民政府。
2000年,水磨沟区辖6个街道:水磨沟街道、南湖街道、六道湾街道、新民路街道、苇湖梁街道、八道湾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0654人,其中:水磨沟街道 35629人、六道湾街道 38612人、苇湖梁街道 19491人、八道湾街道 5226人、新民路街道 58284人、南湖街道 23412人。
2003年底,水磨沟区辖7个街道、1个乡,59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水磨沟街道、六道湾街道、八道湾街道、苇湖梁街道、新民路街道、南湖南路街道、南湖北路街道、七道湾乡。
2004年底,水磨沟区辖7个街道、1个乡,64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
2007年10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原东山区芦草沟乡的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整建制划归水磨沟区管辖;水磨沟区面积增加了186平方千米。同时将3个村与原有“水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整合,成立“水磨沟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辖区面积含移交的3个村、水磨沟村、风景区,共246平方千米。
2008年1月,成立风景区管委会(筹备办公室),负责石仁子沟、葛家沟、涝坝沟3个村行政管理和旅游开发工作。
2009年5月18日,成立农村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石仁子沟、葛家沟、涝坝沟3三个村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水磨沟区地处乌鲁木齐河东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少,冬季时间长,春秋多大风。
水磨沟区于1956年5月建政,是乌鲁木齐最早的工矿区。建政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发展区域经济,造福水区人民为目标,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政组织、驻区单位和全区各族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已成为乌鲁木齐重要的中心区、工业区、商贸区和旅游区。
【行政区划】
水磨沟区辖8个街道:水磨沟街道、六道湾街道、苇湖梁街道、八道湾街道、新民路街道、南湖南路街道、南湖北路街道、七道湾街道。
水磨沟街道 | 花苑社区,团结社区,新纺社区,温泉西路社区,清泉社区,北山社区,沿河路社区,温泉东路社区,风景社区,南山社区,水磨沟村 |
六道湾街道 | 五星北路社区,西虹东路社区,德裕社区,南湖花苑社区,克拉玛依东路社区,居委斜井西社区,美丰社区,北山坡社区,双拥社区,六道湾社区 |
苇湖梁街道 | 发源社区,田园社区,新光社区,昌盛祥社区,安居乐社区,融合社区,芙蓉社区,运成社区,斜井东社区,立井南社区,立井北社区 |
八道湾街道 | 丰华社区,绿洲社区,新建社区 |
新民路街道 | 新民西街社区,红塔社区,金海岸社区,新希望社区,爱心社区,红山路社区,新城社区,荣惠社区,银河社区,成功社区,新民社区,新大地社区,南大湖社区 |
南湖南路街道 | 克东路北社区,安居北路社区,旭东社区,安居社区,华祥社区,林科院社区,劳动街社区,友谊社区,绿苑社区 |
南湖北路街道 | 河滩社区,苏州路立交桥居委会新跃社区,宏怡社区,友好花园西居委会八家户社区,王家梁社区 |
七道湾街道 | 新兴社区,八道湾村,七道湾村 |
水磨沟区农村事务管理办公室 | 石人子沟村,葛家沟村,涝坝沟村 |
水磨沟区历史久远。秦代至西汉初期,水磨沟区区域为车师游牧之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统一西域,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水磨沟区域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唐代,水磨沟区属轮台县管辖,归安西都护府节制。
宋元时期,区境属别失八里行书省。
明代,先后属蒙古厄鲁特的和硕特部和准噶尔部。
清代,区境先后隶属于迪化直隶州、迪化府、迪化县,并在六道湾、七道湾建立惠来堡、屡丰堡,实行屯田,该区原属迪化县。
1944年后,划归迪化市管辖。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成立迪化市人民政府后,水磨沟属市辖七个区中的第五区。
1956年经自治区人委批准,水磨沟属工矿区。
1961年,水磨沟工矿区和八道湾镇合并成立水磨沟区。
1969年4月改名水磨沟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成立水磨沟区人民政府。
2000年,水磨沟区辖6个街道:水磨沟街道、南湖街道、六道湾街道、新民路街道、苇湖梁街道、八道湾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0654人,其中:水磨沟街道 35629人、六道湾街道 38612人、苇湖梁街道 19491人、八道湾街道 5226人、新民路街道 58284人、南湖街道 23412人。
2003年底,水磨沟区辖7个街道、1个乡,59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水磨沟街道、六道湾街道、八道湾街道、苇湖梁街道、新民路街道、南湖南路街道、南湖北路街道、七道湾乡。
2004年底,水磨沟区辖7个街道、1个乡,64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
2007年10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将原东山区芦草沟乡的葛家沟村、石仁子沟村和涝坝沟村整建制划归水磨沟区管辖;水磨沟区面积增加了186平方千米。同时将3个村与原有“水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整合,成立“水磨沟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辖区面积含移交的3个村、水磨沟村、风景区,共246平方千米。
2008年1月,成立风景区管委会(筹备办公室),负责石仁子沟、葛家沟、涝坝沟3个村行政管理和旅游开发工作。
2009年5月18日,成立农村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石仁子沟、葛家沟、涝坝沟3三个村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水磨沟区地处乌鲁木齐河东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量少,冬季时间长,春秋多大风。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