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
应城,湖北省直辖、孝感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湖北省中部偏东、孝感市西南,东临漳、涢水与云梦县为界,东北与安陆市毗连,西与天门市、京山县接壤,南与汉川市为邻,介于东经113°19′~113°45′,北纬30°43′~31°08′之间。
应城为古蒲骚之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隋时改应城为应阳,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应阳为应城。1944年8月,应城县分为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复合并为应城县。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应城撤县设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末,应城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城中街道、城北街道、四里棚街道、东马坊街道、长江埠街道、田店镇、杨河镇、三合镇、郎君镇、黄滩镇、天鹅镇、义和镇、陈河镇、杨岭镇、汤池镇。
【历史沿革】
应城为古蒲骚之地。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属郢州安陆郡。
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领应城、云梦两县。
隋时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应阳为应城,属安州,隶淮南道。
宋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
元时先属湖广行省德安府,后隶河南行省黄州路。
明时属湖广布政司德安府。
清时应城仍属德安府,隶湖北布政司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初年,隶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后,次第属第三、第五、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析应城县境置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合并,仍为应城县。
应城市为中纬度湿润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雨热高峰同季出现。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的地域差异甚微。年平均气温16.00C;1月平均气温3.10C,极端最低气温-15.50C;7月平均气温28.90C,极端最高气温38.80C。日照年平均1872.9小时,日照百分率43%;无霜期年平均245.1天,年降雨量1128.6毫米;雨日116.1天。日最大降雨量260.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0.6毫米。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6.5—17.10C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4—36.7℃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6—7.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3毫米。
应城市境内主要有涢水、漳河、大富水和汉北河4条河流,均系过境河流。其中涢水为直入长江的独立水系,漳河为其支流;大富水属汉水流域的汉北河水系,境内长度114.7公里,控制来水面积384平方公里,过境客水量31.12亿立方米。承雨面积498.75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境域有东西汊湖、龙赛湖、老观湖等湖泊,面积约6.45万亩。
应城为古蒲骚之地。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隋时改应城为应阳,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应阳为应城。1944年8月,应城县分为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复合并为应城县。198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应城撤县设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末,应城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城中街道、城北街道、四里棚街道、东马坊街道、长江埠街道、田店镇、杨河镇、三合镇、郎君镇、黄滩镇、天鹅镇、义和镇、陈河镇、杨岭镇、汤池镇。
城中街道 | 月园社区,汪家台社区,三眼井社区,古城台社区,碾屋社区,光明社区,古城社区,工农路社区,新河社区,长湖社区,范河村,保丰村,肖湾村,国光村,周陈村 |
城北街道 | 七星桥社区,膏都街社区,新建街社区,赵畈村,长堰村,姜巷村,北十村,万桥村,杨畈村,盛滩村,吴楼村,高桥村,孙堰村,付岗村,韩湾村,陡河村,邹郭村,柳林村,魏河村,肖廖村,聂坡村,宋坡村,李咀村,雷山村,王庙村,热火村,龚河村,戴河村,徐黄村,白马村,白杨村,季墩村,红堂村,西十村,茶棚村,星光村 |
四里棚街道 | 蒲东社区,盐矿社区,大田村,张杨村,下新村,协合村,四杨村,复兴村,华山村,东十村,艾庙村,刘杨村,栗树村,孙熊村,光辉村,三姜村 |
东马坊街道 | 滕湾社区,驿中社区,新集村,黎么村,港二村,蔡赵村,艾大村,刘陈村,朱前村,宋杨村,夏大村,曹大村,东塔村,汪前村,吴台村,喻李村,李台村,程西村,夏庙村,王许村,大郑村,郑夏村,湖北双环一居委会,湖北双环二居委会,湖北双环三居委会,湖北双环四居委会,七二八厂居委会 |
长江埠街道 | 永乐街社区,白布街社区,车站街社区,大普村,余上村,祁墩村,龚杨村,苏台村,三里村,左家村,上房村,雷岑村,九屋村,黄窑村,林褚村,胡程村,上莫村,长江盐厂居委会 |
田店镇 | 街道村,田店村,刘先村,王店村,畅马村,陈砦村,曾河村,叶河村,长李村,汪凡村,肖黄村,陈王村,叶棚村,柘陈村,张董村,鸭港村,店坡村,潘马村,曹庙村,姜店村,黄棚村,陈岗村 |
杨河镇 | 杨河街道社区,聂程村,花园村,高李村,涂畈村,杨巷村,洪山村,粟树村,胡榨村,大堰村,土陂村,古峰村,刘堤村,三湾村,下王村,土库村,马堰村,川江村,田祠村,西合村,上杨村,何榜村,张巷村,星火村,磨盘村,罗杨村,柏树村,谢畈村,周岗村,彭畈村,黄畈村,巡检村,田杨村,短港村,木桥村,土庙村,茨庙村,汪店村,短港街道村 |
三合镇 | 三合村,华李村,鲁台村,高卢村,天井村,土门村,对面村,双墩村,宜和村,曹杨村,八彭村,么井村,三结村,月池村,六份村,李榨村,魏大村,西头村,陈垸村,刘胡村,毛冲村,徐周村,徐刘村,余张村,土黄村,周杨村,伍山村,两河村,张王村,双桥村,高徐村,徐墩村,唐巷村 |
郎君镇 | 郎君街道社区,甘咀村,东村,西村,王桥村,大廖村,吴彭村,刘中村,贾普村,杨咀村,大祁村,夏巷村,胡巷村,十屋村,鲁大村,邱徐村,兰西村,三屋村,土桥村,程谢村,知府村,破港村,胡家村,袁集村,冲刘村,三左村,上周村,卢家村,鸭棚村,肖杨村,杨大村,杨万村,万大村,杨树村,龚集村,么湾村,官渡村,伍份村,蔡咀村,新村 |
黄滩镇 | 街道居委会,许大村,陈庙村,汪山村,大凡村,卢庙村,胜利村,大张村,石桥村,飞跃村,桂桥村,长咀村,新潭村,临江村,沿河村,上河村,赤岸村,万广村,新垸村,杨林村,干河村,刘垸村,李家村,三八村,艾堤村,龙王村,木行村,喻家村,金星村 |
天鹅镇 | 北咀村,阁老村,新沟村,石陈村,鸭湖村,田万村,挂口村,江河村,群力村,古台村,沈铺村,曹山村,花堰村,田咀村,新集村,应奎村,代庙村,张卢村,西湖村,周杨村,孙吴村,马咀村,红屋村 |
义和镇 | 季伟村,新村,柴咀村,王台村,铁塔村,龙湖村,陶柳村,徐邓村,乌岭村,张万村,新集村,李集村,李大村,西二村,庙湾村,老集村,阙陈村,丁咀村,义和村,二湾村,新六村 |
陈河镇 | 北街村,中街村,南街村,陈河村,彭万村,四八村,王郑村,高尚村,万李村,张集村,熊么村,祥元村,喻鲁村,毛河村,柯邓村,机房村,汤庙村,张场村,余咀村,梅岭村,炮竹村,陈熊村,太庙村,刘先村,齐张村,周塔村,上谢村,叶祠村,汪集村,余祠村,周余村,陈余村,高李村,先屋村,张咀村,周朱村,黄下村,合张村,陶李村,古堤村,典集村,谷杨村,甘杨村,骆集村,彭黄村 |
杨岭镇 | 杨岭居委会,棉田村,翟河村,龙集村,赵畈村,孙岭村,蔡杨村,联丰村,连水村,团山村,伍份村,潘集村,高何村,均合村,新四村,祝墩村,齐王村,袁何村,谷郑村,余郑村,吴集村,董井村,彭集村,王场村,李河村,柏树村,耀兴村,卡房村,明光村 |
汤池镇 | 街道村,方集村,洪河村,打榨村,孙段村,大陈村,田铺村,舒景村,油榨村,蔡岭村,四安村,陶贾村,公益街村,大孔村,白水村,罗王村,黄围村,金唐村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杨桥社区,彭吕社区,陈塔社区,文峰塔社区 |
南垸良种场 | 梅港村,河岭村,木楼村,一场村,二场村,三场村,四场村,五场村 |
应城为古蒲骚之地。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析安陆县南境置应城县,属郢州安陆郡。
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以应城为城阳郡治,领应城、云梦两县。
隋时废城阳郡,改应城为应阳。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应阳为应城,属安州,隶淮南道。
宋时属荆湖北路德安府。
元时先属湖广行省德安府,后隶河南行省黄州路。
明时属湖广布政司德安府。
清时应城仍属德安府,隶湖北布政司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初年,隶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后,次第属第三、第五、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析应城县境置应城、应西两县,次年3月,两县合并,仍为应城县。
应城市为中纬度湿润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著,雨热高峰同季出现。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光、热、水的地域差异甚微。年平均气温16.00C;1月平均气温3.10C,极端最低气温-15.50C;7月平均气温28.90C,极端最高气温38.80C。日照年平均1872.9小时,日照百分率43%;无霜期年平均245.1天,年降雨量1128.6毫米;雨日116.1天。日最大降雨量260.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0.6毫米。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在16.5—17.10C之间,年极端最高气温在36.4—36.7℃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在-4.6—7.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33毫米。
应城市境内主要有涢水、漳河、大富水和汉北河4条河流,均系过境河流。其中涢水为直入长江的独立水系,漳河为其支流;大富水属汉水流域的汉北河水系,境内长度114.7公里,控制来水面积384平方公里,过境客水量31.12亿立方米。承雨面积498.75平方公里,河网密度0.29公里/平方公里。境域有东西汊湖、龙赛湖、老观湖等湖泊,面积约6.45万亩。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