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

黄平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7°35′40″-108°12′48″、北纬26°43′46″-27°14′30″之间。东临施秉和台江,南壤凯里,西接黔南州的福泉、瓮安,北连遵义市的余庆。县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57公里。 黄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距州府凯里50公里,距省府贵阳176公里,连接黔东南、黔南、遵义三地州。全县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5镇9乡,2011年末总人口38.5万人,苗族、革家人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4%。 “黄平”名称源于旧州,因旧州地平“厥土为黄”而得名,郭子章《郡县释名》又云:“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黄平周代属“且兰”古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且兰置牂牁郡,黄平隶属之,唐代属充州新兴、韶明二县地,南宋理宗宝佑六年(1258年)十一月筑黄平城,赐名镇远州,黄平之名始见于史。理宗景定,度宗咸淳间,元军陷思、播,置黄平府。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沿宋制置黄平府,属播州,隶四川行省。明洪武七年(1371),改元黄平府为黄平安抚司,隶播州。万历二十九年,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隶平越府。民国三年一月一日改黄平州为黄平县。 矿产和清洁能源蕴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铝矾土、重晶石、五氧化二钒、石灰石、石膏、汞、锰等20多种矿产资源。经勘测,黄平版块页岩气储量达7600亿立方米,生物质和风能发电开发潜力巨大。 黄平山水多情民风淳朴。黄平素有“云贵最秀地、且兰古国都”之称,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郁,民族节日丰富,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门户。黄平苗族和革家人的服饰美仑美奂,歌舞多姿多彩,尤其是革家人的弓箭图腾文化十分神秘。主要景点有中国历史文化镇——旧州古镇,“黔南第一洞天”——飞云崖,国家风景名胜区——舞阳河、“苗疆圣水”——浪洞温泉,中国十佳漂流胜地——野洞河、特级漂流金矿——飞云大峡谷,中国桥梁博物馆——重安三朝桥等,已形成了春游、夏漂、秋赏、冬泡的旅游格局。 黄平交通便利通达自如。黄平是明清两代通往滇、黔、缅的古驿道必经之地。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穿越县境;有三条省道公路横贯全县。正在建设中的余庆经黄平至凯里高速公路连接贵新高等级公路、沪昆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长昆客运专线。凯里黄平机场正在建设中,2013年底将试航,可直飞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昆明等大中城市。从而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相互补充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行政区划】 2013年4月25日撤乡并镇后,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平溪镇、重安镇、谷陇镇、野洞河镇、上塘镇、浪洞镇、黄飘乡、苗陇乡、翁坪乡、一碗水乡、纸房乡、重兴乡。

新州镇飞云社区,四屏社区,东门村,西门村,南门村,北门村,水庆村,五里墩村,中心村,高榜田村,茶园村,老寨村,五里桥村,龙塘村,太翁村,柿花村,良田村,雷坪村,白塘村,罗朗村,槐花村,窝田村,老虎坳村,十里桥村,晒金石村,台头村,学坝村,东坡村,沙井村
旧州镇乐源社区,校场坝村,东门村,西门村,射潭村,何家榜村,平东村,青杠树村,大碾房村,平西坝村,么罗村,老里坝村,桂花村,文峰村,川心堡村,白子桥村,草芦坪村,小村,寨勇村,波洞村,勤坡村,寨壁村,巢虎屯村,白水寨村,岑花村,里洞村,天官寨村,重木村,石板河村,石牛寨村,拖船坡村
重安镇兴隆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堡上村,新城村,魏龙塘村,天堂村,马鸡屯村,苗甫村,大井村,干庄村,代支村,白岩山村,金庄村,皎沙村,黄岭坳村,小寨村,金台村,新合村,落裙村,何家寨村,黄猴村,大石村,榔木哨村,包老村,岩头村,金龙村,石头堡村,茅坪村,马场村
谷陇镇兴谷社区,谷陇村,大寨村,长冲村,班鸠村,青塘村,岩英村,黄泥村,新寨村,抱脚里村,平寨村,山坪村,翁勇村,白斋村,王坳村,金伍村,仰朵村,双山村,下场村,板细村,山凯村,加相村,浦江村,山保村,翁山村,里长村,滚水村,凤山村,大坪村,腊望村,岩门司村,鱼良村,五星村,马头岩村,牛场村
平溪镇平溪村,红龙村,小地村,皇妹山村,翁岩村,大寨村,亚印村,长岭村,川岩村,农丰村
野洞河乡仁里村,泥巴寨村,龙井村,白仓村,崇仁村,野洞村,万丈村,老王屯村,茶山村,章卞村,下坝村,新阳村,团坡村,金塘村,新华村,万丰村,建良村,龙角村
黄飘乡黄飘村,屯上村,李三寨村,白保村,炭坑村,哈龙村,新庄村,团仓村,黄猫村,翁开村,白记村,仁坳村,蒙加村
上塘乡紫营村,木江村,桂花村,乌梅河村,岔河村,乌马河村,白岩村,新华村,翁卡村,大坪村,明星村,永爱村,碗厂村,板桥村,幸福村,那岔河村,永兴村
一碗水乡一碗水村,代章村,水淹塘村,印地坝村,杨龙坪村,长龙湾村,石坡村,朗浒村
纸房乡金河村,向心村,天马村
浪洞乡浪洞村,后寨村,平磨村,下六村,管桐村,毛坝村,大坝村,大冲村,勤龙村,平庄村,云雾山村,温水塘村,松洞村,松坪村,青杠坡村,板山村,湾溪村,花院村,桦稿村
翁坪乡翁秉屯村,杨家牌村,王家牌村,满溪村,犀牛村,潘家村,党约村,永望村,新街村,牛岛村,白洗村
重兴乡梨新村,亮寨村,下翁细村,望坝村,半山村,塘都村,重兴村,上翁细村,咬寨村,下枫香村,上枫香村,瓦角村,野落村
苗陇乡火车站村,克麻村,西江村,大高山村,黑冲村,苗陇村,翁板村,城溪村,平安村,小高山村,青杠村,双下村,教孝村

【历史沿革】 黄平在周秦属且兰故地,汉属牂牁郡,唐开元元年(713),置新兴、韶明二县,隶充州。 宋属播州土司管辖,杨氏世守其地,宋为(杨氏)黄平府立上下三曲二长官司地,隶叙州。 元至元中,黄平蛮叛,播州杨氏将罗季明讨平之,遂有其地。至元二十八年六月初一日(1291年6月28日),置(罗氏)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374年12月29日),置黄平安抚司,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1601年5月30日)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属平越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1687年7月30日)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旧治称旧州,新治称新州。嘉庆三年三月七日(1798年4月22日)平越府改为直隶州,黄平州改属镇远府。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一日黄平州改为黄平县。 1949年11月10日,黄平县人民政府建立,隶镇远专区。 1950年,全县建立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5个区和21个乡(镇),164个村,1457农会小组。 1953年划全县为5区70乡镇。1956年调整为43乡镇。 1956年7月23日,撤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治所移设凯里,黄平县属之。 1959年至1962年,黄平、施秉两县合并,全县有四屏、旧州、重安、谷陇、平溪、施秉、双井、紫荆8个区。 1962年,两县分治后,全县恢复为5区23公社,304个大队,2109个小队。 1963年扩编屡45个公社,266个大队,2091个小队。 1967年,区、公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84年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乡(镇)。 1987年,全县划为5区,27乡(镇),250个村民委员会,2120个村民小组,1907个自然寨。 1992年1月12日撤区并乡,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5个镇,野洞河乡、黄飘乡、上塘乡、一碗水乡、纸房乡、浪洞乡、翁坪乡、重兴乡、苗陇乡9个乡。 2012年全县辖新州镇、旧州镇、平溪镇、重安镇、谷陇镇、黄飘乡、浪洞乡、苗陇乡、上塘乡、翁坪乡、野洞河乡、一碗水乡、纸房乡、重兴乡。 2013年4月25日,《贵州省政府关于同意黔东南自治州黄平县野洞河乡上塘乡浪洞乡撤乡设镇的批复》(黔府函[2013]80号):同意撤销黄平县野洞河乡,设置野洞河镇,镇政府驻仁里村;同意撤销黄平县上塘乡,设置上塘镇,镇政府驻明星村;同意撤销黄平县浪洞乡,设置浪洞镇,镇政府驻浪洞村。撤乡设镇后,原行政区域不变。 黄平县气候概况 黄平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地势由西、西北向东、东南部逐渐降低。山脉多呈北东走向。地形北部山地隆起为黔北高原武陵山脉的延伸,南部隆起山地为苗岭山脉的余系,中部为河谷坝子和丘陵地带。境内海拔高度在600—1200米,最高海拔1367米,最低海拔519米。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黄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1℃,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4.7℃。年平均降雨量1114.2mm,平均雨日(≥1.0mm)有178天,全年有83%的降雨量集中在4—10月份。黄平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粮食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红薯、马铃薯,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经济作物转变为以中药材太子参、甘蔗为主,果树以柑桔为主,多为温州蜜桔,另外有金秋梨、无籽西瓜。柑桔年产量达10万吨,无籽西瓜年种植超过2万亩,马铃薯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地名由来:黄平县名,源于旧州,以地平“撅土为黄”而得名。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503镇远府《古迹》载:黄平故城“在黄平州西北四十里。本宋、元时黄平府土司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黄平府,明改置黄平州,治所皆在此。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始移今治。据《郡县释名》贵州卷:“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

精选留言

黔东南黄平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