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部,黄河东岸,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西濒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相望,南屏孤峰山与临猗县、盐湖区相连,东峙稷王山与闻喜县相接,北有峨嵋台地与河津市相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52″-110°59′40″、北纬35°13′45″-35°31′40″之间。1954年由万泉、荣河两县合并而成。全县国土总面积1081.5平方公里,县城设在解店镇,距运城市48公里,省城太原315公里,首都北京702公里。
地形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稍为东南、西北向倾斜,是峨嵋台地的西部组成部分。东部为台状黄土高原,孤峰山与稷王山突出于高原之上,孤峰山海拔1410米,稷王山海拔1279米;西部为黄土谷地。全县由于地势较高而水源奇缺,有“干万泉”之称。
地貌
万荣县境东西长,南北窄,版图状若蝙蝠,境内有南、北峨嵋岭。根据地貌分区原则,可分万荣县为五类地区:基岩山区;低山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黄土高原区;冲湖积平原区。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及汾河二条。黄河沿县境内西边南下,汾河经裴庄乡徐家崖、西范、西孙石、寺后、南百祥、下王信与光华乡秦村、大兴、北甲店、罗池、和荣河镇南甲店、北辛、南辛到北寨子汇入黄河。汾河以西至黄河为河槽地带无村落;境内共有冲沟300多条。
气候
万荣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气温11.9℃,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5℃;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90天左右。
矿藏资源
2009年,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万荣、临猗两县交界处发现煤层,主可采煤层1层,厚度3.16米~4.30米,煤质为焦煤,煤层赋存面积约270平方千米,预计可采煤层储量约11.5亿吨。
行政区划
万荣县辖4个镇、10个乡:解店镇、通化镇、汉薛镇、荣河镇、万泉乡、里望乡、西村乡、南张乡、高村乡、皇甫乡、贾村乡、王显乡、光华乡、裴庄乡。
建制沿革
秦于今城关西南33千米宝井村,北置汾阴县,属河东郡,十六国前赵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于县置北乡郡,县属之,徙治今宝井村。北周复归故治,改北乡郡为汾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汾阴郡,县属河东郡,仍治今宝井村。义宁年间复置汾阴郡,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汾阴郡改泰州,二年州治徙今河津市境,三年于今城关南6.5千米古城村,北置万泉县,先后属泰州、解州、绛州、蒲州。开元十一年(723年)汾阴县改宝鼎县,与万泉县俱属河中府。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宝鼎县改荣河县,属庆成军,兼为军治。金贞佑三年(1215年)废军,荣河县升荣州,万泉县属之。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万泉县,十六年复置。元降荣州为荣河县,与万泉县俱属河中府。明属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蒲州府。
民国初年废府,2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20年荣河县自宝井村,徙治今城关西南25千米荣河镇。
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并万泉、荣河二县,设万荣县,以二县首字命名,属晋南专区,县政府驻原万泉县解店镇。1958年撤销,1960年复置,驻地改称城关镇。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现属运城市。
万荣县1954年由万泉、荣河两县合并而成。万泉县,始置于唐武德三年,元曾省入猗氏后复置。荣河县,战国为魏汾阴邑,西汉置汾县属河东郡,唐开元十年以得“宝鼎”之祥改称宝鼎县。宋大中祥福四年改为荣河县。
山西省万荣县地处晋西南黄土高塬,黄河与汾河交汇处,全县总面积10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14个乡镇,281个行政村,43万口人。
万荣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黄帝24次在这里祭祀。汉武帝8次巡幸河东,就7次到这里祭祀,并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
人口统计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5.6万人,比上年年末增长2546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4.34(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5293人,出生率为11.62‰;死亡人口2747人,死亡率为6.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2.42%,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统计
2017年万荣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522元,比上年增长4.45%。
地形
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稍为东南、西北向倾斜,是峨嵋台地的西部组成部分。东部为台状黄土高原,孤峰山与稷王山突出于高原之上,孤峰山海拔1410米,稷王山海拔1279米;西部为黄土谷地。全县由于地势较高而水源奇缺,有“干万泉”之称。
地貌
万荣县境东西长,南北窄,版图状若蝙蝠,境内有南、北峨嵋岭。根据地貌分区原则,可分万荣县为五类地区:基岩山区;低山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黄土高原区;冲湖积平原区。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及汾河二条。黄河沿县境内西边南下,汾河经裴庄乡徐家崖、西范、西孙石、寺后、南百祥、下王信与光华乡秦村、大兴、北甲店、罗池、和荣河镇南甲店、北辛、南辛到北寨子汇入黄河。汾河以西至黄河为河槽地带无村落;境内共有冲沟300多条。
气候
万荣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气温11.9℃,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5℃;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90天左右。
矿藏资源
2009年,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在万荣、临猗两县交界处发现煤层,主可采煤层1层,厚度3.16米~4.30米,煤质为焦煤,煤层赋存面积约270平方千米,预计可采煤层储量约11.5亿吨。
行政区划
万荣县辖4个镇、10个乡:解店镇、通化镇、汉薛镇、荣河镇、万泉乡、里望乡、西村乡、南张乡、高村乡、皇甫乡、贾村乡、王显乡、光华乡、裴庄乡。
解店镇 | 五一社区,飞云社区,后土社区,云岭社区,宝鼎社区,新城村,西贾村,南薛朝村,北薛朝村,芦邑村,西解村,南解村,北解村,七庄村,南牛池村,下义村,集义村,上义村,北牛池村,南张户村,北张户村,张户坡村,太贾坡村,太贾村,万和村,沟北村 |
通化镇 | 通化一村,通化二村,通化三村,东毋庄村,西毋庄村,东卫一村,东卫二村,张家院村,东畅村,西畅村,六毋村,高望村,东孝原村,西孝原村,东陈村,西陈村,南陈村 |
汉薛镇 | 汉薛村,梁家庄村,南景村,东杨李村,西景村,东景村,四望村,薛村,沟村,南坡村,东坡村,北坡村,兴盛村,怀介村,东文村,南文村,西文村,柳林庄村,柳林岭村,生蕃村,东风村 |
荣河镇 | 荣河村,周王村,上朝村,寨子村,刘村,南辛村,临河村,范村,西卓子村,东卓子村,东师村,西师村,南甲店村,北辛村,河庄村,郑村,荣张村,谢村,北里庄村,贾巷村,中里庄村,南里庄村,马家庄村,南池庙村,南坑东村,宝井村,邱家村,社南村,金井村,龙井村,志范村,庙前村,仓里村,上范村,坑西村,北杨村,南杨村 |
万泉乡 | 古城村,北涧村,北里村,东丁村,西丁村,属里村,届后村,杨家垛村,桥头村,桥上村,柳院村,林山村,荆村,荆淮村,涧薛村 |
里望乡 | 里望村,和井村,上井村,平原村,长乐村,西张村,上阳村,毋村,南阳村,北阳村,北阳堡村,上牛村,乔薛堡村,乔薛村,东平原村 |
西村乡 | 西村,刘和村,大德村,五龙村,典咀村,庄利村,岭南村,桥南村,徐庄村,望嘱村,岭西村,永利村,北仁村,南仁村居善村,龙行村 |
南张乡 | 南张村,太赵村,薛里村,百帝村,李家村,王家村,尚家村,姚家村,闫村,东苏村,西苏村,万荣庄村,范村,孙庄村 |
高村乡 | 高村,乌停村,北薛村,聚村,王亚村,薛店村,闫景村,潘朝村,杨庄村,小桃村,南里村,卓里村,郭村,薛村,张薛村,王里村,丁樊村,麻沟村,冯村,半坡村 |
皇甫乡 | 皇甫村,前小淮村,后小淮村,灵池村,乌苏村,新庄村,胡村,北吴村,南吴村,东杜村,西杜村,袁家村,东埝村,中埝村,西埝村,彦城庄村,漫峪口村,周家村,陈闫村,高家村,西杨李村,马家村,新寺村 |
贾村乡 | 贾村,张李冯村,孙家庄村,吴薛村,通爱村,李家村,杜村,大谢村,吴村,鱼村,大谢庄村,大甲村,巩村,五福村,东思雅村,西思雅村,杨郭村 |
王显乡 | 王显村,张仪村,贤胡村,偏店村,青谷村,青谷庄村,东裴庄村,念村,东和村,小谢村,王正村,范家村,吴庄村,竹家村,东赵村,兴王村,杨庄村,东王村,东张村,许村,程家村 |
光华乡 | 东光华村,西光华村,北火上村,南火上村,小屈村,新安村,秦村,大兴村,北甲店村,罗池村,庄头村,王胡村,杨蓬村,贵兰村,邻居村,西丁王村,东丁王村,冯张村,小樊村,薛吉村,乔村,徐村,李家坡村,丁村 |
裴庄乡 | 裴庄村,南卫村,集贤村,范新村,西卫村,远停村,南埝村,徐家崖村,西范村,老庄村,五星庄村,西孝和村,孙石村,岔门口村,寺后村,北百祥村,南百祥村,上王信村,太和村,绍坛村,大荣村 |
秦于今城关西南33千米宝井村,北置汾阴县,属河东郡,十六国前赵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复置,于县置北乡郡,县属之,徙治今宝井村。北周复归故治,改北乡郡为汾阴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汾阴郡,县属河东郡,仍治今宝井村。义宁年间复置汾阴郡,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汾阴郡改泰州,二年州治徙今河津市境,三年于今城关南6.5千米古城村,北置万泉县,先后属泰州、解州、绛州、蒲州。开元十一年(723年)汾阴县改宝鼎县,与万泉县俱属河中府。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宝鼎县改荣河县,属庆成军,兼为军治。金贞佑三年(1215年)废军,荣河县升荣州,万泉县属之。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万泉县,十六年复置。元降荣州为荣河县,与万泉县俱属河中府。明属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蒲州府。
民国初年废府,2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20年荣河县自宝井村,徙治今城关西南25千米荣河镇。
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并万泉、荣河二县,设万荣县,以二县首字命名,属晋南专区,县政府驻原万泉县解店镇。1958年撤销,1960年复置,驻地改称城关镇。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现属运城市。
万荣县1954年由万泉、荣河两县合并而成。万泉县,始置于唐武德三年,元曾省入猗氏后复置。荣河县,战国为魏汾阴邑,西汉置汾县属河东郡,唐开元十年以得“宝鼎”之祥改称宝鼎县。宋大中祥福四年改为荣河县。
山西省万荣县地处晋西南黄土高塬,黄河与汾河交汇处,全县总面积10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14个乡镇,281个行政村,43万口人。
万荣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记载。自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祭后土”至宋真宗皇帝,先后有8位黄帝24次在这里祭祀。汉武帝8次巡幸河东,就7次到这里祭祀,并留下了千古绝唱《秋风辞》
人口统计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5.6万人,比上年年末增长2546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4.34(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5293人,出生率为11.62‰;死亡人口2747人,死亡率为6.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2.42%,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
统计
2017年万荣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522元,比上年增长4.45%。
精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