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区

石鼓区位于衡阳市区西北部,素有衡阳城区“北大门”之称,原名城北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因石鼓书院位居城中而得其名。全区辖1个乡6个街道,总面积112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区总人口为24万余人。
石鼓风光绮丽、景色宜人。石鼓区揽三江而依衡岳,山灵水韵,纳学藏识,自古以来就博得了衡阳古八景中的“石鼓区江山锦绣华”之美誉。石鼓广场、莲湖广场是城区两颗明珠,郁郁葱葱,水城相容,靓丽异常,人流如云,繁华至极。蒸、耒、湘三水绕城而去,如城中玉带,波光粼粼,熠熠生辉,增添古城之灵气。石鼓山天然造就,枕三水而眺天际,每每蒸、耒、湘三水交会,犹如有巨鼓雷鸣之声,声声远播。西湖公园如城中之客厅,荷花夜放,阁楼别院,深深几许,是休闲游乐之佳处。蒸水风光带如靓丽霓虹彩裳,扮靓了蒸水,扮靓了城区。

石鼓历史悠久,绵远流长。自西汉开始设县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变迁,一直为衡阳乃至湘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四大书院”之一的石鼓书院,周敦颐、朱熹、王船山等儒家先贤曾于此临江讲学,著书立说,传承文化思想;辖区内的演武坪原为古代练兵场,曾国藩、彭玉麟曾据此练兵,湘军攻必克、战必胜,力挽狂澜,重振晚清中兴局面;来雁塔屹立三江之滨,彭玉麟曾亲笔题写塔名。

石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雁城古人文八景,石鼓占其四:“石鼓江山锦绣华”反映出石鼓江山的秀美绝伦、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朱陵洞内诗千首”说明了石鼓文化繁荣、熠熠生辉;“青草桥头酒百家”印证了石鼓历来商贾云集、酒肆林立的繁荣景象;“西湖夜放白莲花”描绘了夏夜风凉、白莲竞放的西湖盛景。石鼓书院思想飞扬,演武坪中兵勇来往,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湘、蒸、耒三水在此交会,各种思想经此交流,江水北去,百舸争流,形成了石鼓区璀璨的文化之源,绵绵不息,源远流长。

石鼓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境内湘、蒸、耒三水交汇,湘江围城而行,蒸水河穿城而过,水资源极其丰富。衡大、衡邵、南岳、107国道交织如网,朱陵洞、爱莲阁、来雁塔等名胜景点人流如织西湖公园、莲湖广场、虎形山公园为城市天然氧吧。
石鼓区商贸繁荣,经济活跃。石鼓区紧紧围绕“打造雁城商都,建设石鼓新城”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16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不含松木经济开发区)141.65亿元,增长9.0%,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7.48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8亿元,增长11%。全区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2:19.4:77.4,其中,一、二产业较上年分别下降0.1个和1.7个百分点,三产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3%、6.3%、92.4%。

石鼓区位于衡阳市城区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水相望,西北与衡阳县为邻,南以解放路与雁峰区接壤,西与蒸湘区以蒸湘北路为界,原名城北区,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更为石鼓区。
全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2万人,辖青山、人民、潇湘、五一、合江、黄沙湾6个街道,松木、角山2个乡。区划调整以来,区委、区政府按照全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蓝图——“一二三”计划(一,指拉通一线,即蒸水大桥;二,指开发两翼,即东翼的五一大市场,西翼的湖南雁城大市场;三,指建设三区,即建设党政机关办公区、工业园区、高等级住宅区)。特别是近两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细化“一二三”计划,提出“南改北拓,城乡一体”,大力实施重点项目拉动、民营企业引动和城市建设促动等“三动”战略,积极抢占加快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推进全区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07、322国道,1814省道贯穿其境,境内有衡阳市最大的汽车站。区内商贸繁荣,共有各类市场17个,年成交额达9.5亿元。第三产业发达,辖区内酒楼、宾馆、茶肆、娱乐城数量居全市三城区首位。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丽城宾馆、中豪实业有限公司等成为近几年衡阳市个体私营经济的新星。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境内有衡阳医学院和中南工学院两所部、省属本科院校。

石鼓区因山中石鼓书院而沉淀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因山下蒸、湘、耒三水交汇而名遐三湘。石鼓区自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发展经济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南华大学附属一医院、附二医院、市中医院、正骨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人民路美食街、和平北路服装街、船山路家具街、环城北路电器街、蒸阳路文化娱乐街、正在建设中的中山北路步行街、石鼓文化广场、五一大市场、雁城大市场等商贸休闲中心。这些将为石鼓区“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境内拥有衡阳八景中的朱陵仙洞、青草渔灯、西湖莲花、石鼓江山四大美景。拥有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市博物馆、西湖公园等一大批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场所。
衡大高速征地拆迁任务0完成;化工路和望城路分别完成投资2000万元和1680万元;雁栖湖综合开发项目被列为市级重点项目,并已申报为省级重点工程;区机关搬迁项目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如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计划、统计、卫生、环保、监察、人防、民政、优抚、兵役等均有新的发展。
自然地理 石鼓区地处衡阳市城区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水相望,西北与衡阳县为邻,南以解放路与雁峰区接壤,西与蒸湘区以蒸湘北路为界。衡阳盆地南高北低。整个盆地南面地势较高,1000米以上的山中东西连绵数十公里,而盆地北面相对偏低,衡山山脉虽较高,但各峰呈峰林状屹立于中间,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其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而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呈现1000米,800-700米、400-300米、150米四级夷为平面。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
湘南境内有二水:湘水苍劲雄浑,气度不凡,尽显阳刚之气;蒸水纤细娟秀,风情万种,饱含阴柔之美。两条水系跨沟越涧,绕峰过坳,激激扬扬,蜿蜒逶迤,一路千万声呼唤,众里千百度寻觅,终于激动面欢快地在古城衡阳市北石鼓区汇合,缠绵于一体。蒸湘二水交合已是称奇,而更叫绝的是两水交汇处孤兀着一座峻峭嶙峋的石山,就像被二水亲亲热热地怀抱着一样,形成一幅气象超逸、景色奇特“一石枕双流”的江山图。一个叫韩愈的唐代人便站在那座石山上摇头晃脑地念念有词:“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这山便是石鼓山。
石鼓区因山中石鼓书院而沉淀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因山下蒸、湘、耒三水交汇而名遐三湘。石鼓区自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发展经济具有独特优势。
石鼓山的历史是比较久远了,据说“石鼓”这个名字在秦朝就叫开了,一叫就是2000多年。
《水经注》是这么写的:“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理由不是说不能完全成立,从外形来看,这山没有什么比鼓更象形。圆圆的石头山,从水中凸出,周围没有任何的衔接和延伸,给人产生鼓的联想是非常自然的事,因此赞成说法的不乏其人。清朝的饶全赋诗石鼓根本就不绕弯子,“巨石形为鼓,屹然立江浦。雄秀本天成,灵响秘终古。”说话得很肯定,但我总觉得有些底气不足。这个天生而成的巨石再像鼓,也没有很了不起的理由以几千年时间为计地久传和远播。
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衡阳境内长226公里。衡阳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
湘南境内有二水:湘水苍劲雄浑,气度不凡,尽显阳刚之气;蒸水纤细娟秀,风情万种,饱含阴柔之美。两条水系跨沟越涧,绕峰过坳,激激扬扬,蜿蜒逶迤,一路千万声呼唤,众里千百度寻觅,终于激动面欢快地在古城衡阳市北石鼓汇合,缠绵于一体。
石鼓区气候特点,年降水量1452毫米,年平均气温17.9℃左右,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30.3℃,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行政区划

人民路街道 环北社区,人民社区,湘北社区,向阳社区,陶沙社区,蒸阳社区,常胜社区
青山街道 易赖街社区,牛角巷社区,十家村,社区,下横街社区,西湖新村,社区,西湖二村,社区,向群路社区,西湖一村,社区
潇湘街道 陕西巷社区,华光社区,石鼓社区,桑园社区,演武坪社区,长青社区,司前街社区,蒸水社区
五一街道 草桥社区,杨家坪社区,建设新村,一社区,建设新村,二社区,望城路社区,电厂社区,来雁塔社区,畔湖路社区,建设村
合江街道 合江路社区,同心路社区,合江村,社区,柏树嘴社区,七里井社区,五里牌社区,江雁一社区,江雁二社区,五一村,友爱村,江霞村
黄沙湾街道 望城坳社区,沈家湾社区,黄沙湾社区,辖神渡社区,团结村,进步村
松木乡 朝阳村,青石村,松木村,建新村,灵官庙村,三里村,梽木村,新安村,新竹村,金兰村,友谊村,松梅村
角山乡 三星村,旭东村,莲花塘村,杨岭村,角山村,五星村,杨泗村,小云山村,银杯村,茅茶亭村
松木工业园 松木工业园
历史沿革
衡阳市石鼓区因境内石鼓山而得名。石鼓区因山中石鼓书院而沉淀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因山下蒸、湘、耒三水交汇而名遐三湘。石鼓区自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发展经济具有独特优势。
石鼓区位于衡阳市城区北部,东临湘江与珠晖区隔水相望,西北与衡阳县为邻,南以解放路与雁峰区接壤,西与蒸湘区以蒸湘北路为界,原名城北区。
2001年4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34号):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石鼓区辖原城北区的人民路、潇湘、青山、五一、合江5个街道和原郊区的黄沙湾街道、松木乡、西湖乡的五一、建设、友爱、江霞4个村以及原属衡阳县的角山乡。区人民政府驻司前街。
2004年,石鼓区辖6个街道、2个乡。
风土人情
南岳是我国南方著名宗教胜地,每年有上百万香客,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陆陆续续赶来进香。香期的高潮在农历八月,每天成千上万人次。香客们身着黑衣黑裤,头缠黑头号巾,胸前系红色或黄色兜兜,绣有“南岳进香”。他们或举巨香、或舞红旗、或抬匾额,穿庙进观祈求心中的愿望。
在南岳古镇一带,人们别出心裁在水上放灯迎春或送春。灯系彩纸精制成荷花状,经熟桐油浸透后再以松香涂抹,使之不渗水,花芯灌少量茶油,再插灯芯,点燃后放入古镇内外诸溪流中,任其飘流,小溪便宛如闪光的“灯龙”。观灯者成千上万,川流不息,场面颇为壮观。
经济概况
“十一五”期间,石鼓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采取“南改北拓、城乡一体”、“三产旺区、二产强区、民营活区”的措施,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增7.5%。
今后五年石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打造实力石鼓。主动担当起全市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主力军重任,着力打造“三大特色商圈”。即“常胜商圈”、“江滨旅游休闲商圈”、“松木物流商圈”;通过依托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全面发展特色工业集群。到“十一五”末,力争在全区打造“四大新型工业集群”,即“盐化工业集群”、“汽车配件加工工业集群”、“医药器械生产工业集群”、“新材料生产工业集群”;以面向城市、服务市民为方向,以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快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巩固和发展好“三大农业产业化”,即衡角公路沿线养殖产业带、107国道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带、湘江西岸无公害蔬菜和延秋蔬菜种植产业带。第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文明石鼓。按照“南改”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区域南部中心城区的改造提质步伐,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到“十一五”末,全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市政环卫设施配套齐全;全面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依托蒸湘北路和蒸湘北路延伸工程、北外环线、衡邵高速、衡阳至南岳专用汽车道等交通网络拉开城区骨架。到2010年,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0万。充分发挥城区带农村的区域优势,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打造活力石鼓。以开放促发展,以改革求发展。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体制。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加快发展的新空间,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尤其是围绕“三大商圈”、“四大产业集群”和城区扩容的重点层面,精心包装一批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使之成为全区对外开放的象征,经济发展的引擎。第四,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打造和谐石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的需要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石鼓区因山中石鼓书院而沉淀了湖湘文化的精髓,因山下蒸、湘、耒三水交汇而名遐三湘。石鼓区自古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发展经济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南华大学附属一医院、附二医院、市中医院、正骨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人民路美食街、和平北路服装街、船山路家具街、环城北路电器街、蒸阳路文化娱乐街、正在建设中的中山北路步行街、五一大市场、石鼓文化广场、雁城大市场等商贸休闲中心。这些将为石鼓区“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精选留言

衡阳石鼓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