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
广东省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是山区县、沿江县份。县境东接云安县,南邻罗定,西界广西苍梧县、岑溪,北与封开、德庆两县隔江相望。地处北纬22°48′~23°19′′,东经111°21′~111°54′之间,辖区面积1966.2平方公里(1998年勘定),居云浮地区五县市次位。县城都城镇沿西江而建,东距省城广州290多公里。截至2006年,全县辖15个镇,总人口48.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4万人,人口密度为246人/平方公里。
郁南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6℃,年均降雨量1433㎜,节气明显,无霜期长。春季冷暖多变,阳光偏少,多低温阴雨;夏季高温多雨,初夏温暖,盛夏炎热,是台风的出发季节,雨量集中;立秋之后,气候逐渐干燥,且为台风持续频繁时段;冬季低温少雨,冷空气活动频繁,有霜冻出现。县境位于北回归线南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比较多,光照资源丰富,强度大。 县内雨量丰富,河流众多。西江循县东北部边境流过,流经郁南河段长64公里。西江一级支流——南江下游河段穿过县南部,流经郁南河段长112公里,集雨面积960平方公里。县内还有属于两江的大小支流12条,县境内共长555.4公里,集雨面积3461平方公里。12条支流中,最长的为建城(罗旁)河,长64公里,集雨面积606平方公里。长度31~40公里的有千官河、大方河、桂河,长度20~30公里的有平台河、宝珠河、连滩河、黑河,长度20公里以下的有宋桂河、逍遥河、深步河(郁南段)、白石河(郁南段);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桂河、千官河、连滩河、宝珠河、大方河,其中7条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下。全县有水域面积(含河流、塘、水库)47.82平方公里(折合71730亩),占全县总面积2.44%。
郁南县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郁南是粤西重要的农林产区,材蓄积量达394万立方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国家地理标志有郁南无核黄皮、郁南无核砂糖桔、东坝蚕茧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06年末,全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镇),31个社区、177个行政村。
都城镇 | 城东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城西居委会,中山居委会,城南居委会,银盘村,榄塘村,承平村,五龙村,白木村,富窝村,水塘村,古丰村,夏袭村,新城村,新建村 |
平台镇 | 平台居委会,水台村,大地村,石台村,古勉村,康顺村,在田村,妙门村,新乐村,古同村,赐步村,中村,万洞村,平台村 |
桂圩镇 | 桂圩居委会,罗顺居委会,平全村,勿坦村,木强村,金旺村,古田村,新塘村,桂圩村,图新村,桂连村,岗罗村,满口村,丁村,木林村,螺村,社廊村,齐源村,知备村,顺坦村,罗顺村,江咀村 |
通门镇 | 通门居委会,街坊村,百贤村,玉堂村,冲梅村,双就村,罗沙村,顺塘村,鸡林村,大朗村,冲台村,荷木村 |
建城镇 | 建城居委会,罗旁居委会,附城村,东一村,东二村,便民村,新峡村,西镇村,白天村,沙隆村,龙塘村,车溶村,合村,罗旁村,罗子村,格木村,永同村,冲口村,地心村,大历村,冷水村,东坑村 |
宝珠镇 | 宝珠居委会,庞寨村,宝珠村,大林村,大用村,大社村 |
大方镇 | 大方居委会,大方村,大塘村,太平村,三和村,上福村,五丰村 |
千官镇 | 千官居委会,大全居委会,双龙村,清二村,斯富村,连塘村,水美村,均荣村,石大村,朗济村,古罗村,云霄村,上水村,金版村,千官村,云额村,大全村,葵旺村,旺玖村,联平村,登心村 |
大湾镇 | 大湾居委会,前进村,五星村,覃蓬村,卫星村,迳口村,覃葛村,水口村 |
河口镇 | 河口居委会,龙溪村,河口村,佛子坝村,和都村,甘罗村,南龙村,回龙村,绿化村,竹头围村,河口寨村,油麻坑村 |
宋桂镇 | 宋桂居委会,茆坡村,车岗村,茆岭村,宋桂村,宁波村,马安村,凤塘村 |
东坝镇 | 东坝居委会,大坪村,粗石村,虎岩村,石咀村,佛路村,沙冲村,双凤村,龙塘村,大迳村,思磊村,深步村 |
连滩镇 | 振兴社区,兴盛社区,逍遥村,龙岩村,西坝村,思和村,平山村,连溪村,天花塘村,望天村,高枧村,上桥村 |
历洞镇 | 历洞居委会,历洞村,水源村,沙木村,中和村,里城村,旺冲村,磨山村,马留村,内翰村,中里村,农林村,黄梅村 |
南江口镇 | 南江口居委会,西坑村,上迭村,南渡村,南瑶村,平罗村,双冲村,深湾村,古蓬村,黄岗村,河朗村,森约村,上台村,下咀村,港口村 |
西江林场 | 西江林场虚拟生活区 |
通门林场 | 通门林场虚拟生活区 |
大历林场 | 大历林场虚拟生活区 |
同乐林场 | 同乐林场虚拟生活区 |
【历史沿革】 公元前206年,秦亡汉兴。原南海郡尉赵佗乘机在岭南地方建立南越国,他也接受了汉朝的封号。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灭南越国,在其疆域内分设9郡。其中一郡名苍梧郡,该郡设10县,10县中有一县名端溪县。今郁南县是那时端溪县域之部。 西晋太康年间(280一289年),在端溪县域中增设都罗县(县治在今郁南都城镇)和武城县。 东晋永和七年(351年),从苍梧郡分出晋康郡,端溪县和今天的郁南、德庆两县都是该郡的辖地。 东晋末期,又在晋康郡设晋化县(县治在今郁南南江口镇)。 南朝宋元嘉年问(424——453年), 都罗、武城两县合并,易名为都城县(都城之名,由此而来),又从端溪县分出安遂县(县治是令郁南连滩镇)。 南朝南齐年间(479——502年),从端溪县分出威城县(县治是今郁南建城镇)。 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在古罗水(即文昌水)流域内设罗阳郡,今郁南县域有部分被划人该郡。 隋初,罗阳郡改为罗阳县。 开皇九年(589年)都城县因晋康郡废,改隶苍梧郡。 开皇十二年(592年),晋化、威城两县并入都城县。 开皇十八年(598年),罗阳县改名正义县。 大业三年(607年),正义县并入永熙郡的泷水县。安遂县也同时转隶永熙郡。 唐朝推行州县制。都城县改隶康州,安遂县则从永熙郡改隶康州,并改名晋康县。 宋开宝五年(972年),都城、晋康两县并入端溪县,隶属广南东路德庆府。 元朝沿用宋制。只是德庆府改名德庆路。今郁南县仍是德庆路的辖地之一。 明朝,德庆路复名德庆府,不久德庆府降为德庆州,隶属肇庆府。 万历四年(1576年),明朝政府在该地区设罗定直隶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该直隶州除了以泷水县为州治外,还统辖新设的东安县(今云浮县)和西宁县(今郁南县)。翌年,西宁县在今郁南建城镇开始筑城以作县治,这就是建城之名的由来。 清朝沿袭明朝建制,只是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把西宁县的部分域地划回原属的信宜县。 民国三年(1914年).因西宁县与青海省西宁市同名,且鉴于该县位于古郁江(今西江)南岸,于是改名为郁南县。 1950年春,郁南县治改在都城镇。 1958年11月,郁南县、罗定县合并;取名罗南县。 1961年4月,罗南县撤消了.恢复郁南县和罗定县的建制。 1979年,全县辖1个镇(都城镇)和18个人民公社(平台、附城、桂圩、罗顺、建城、宝珠、通门、大方、大全、大湾、千官、河口、连滩、历洞、东坝、宋桂、南江口、罗旁公社); 1983年,全县辖1个镇(都城镇)和18个区(平台、附城、桂圩、罗顺、建城、宝珠、通门、大方、大全、大湾、千官、河口、连滩、历洞、东坝、宋桂、南江口、罗旁区); 1987年,全县辖13个镇(都城、平台、桂圩、通门、建城、罗旁、千官、大湾、河口、宋桂、东坝、连滩、南江口镇)和6个乡(附城、罗顺、宝珠、大方、大全、历洞乡); 1989年,撤销附城乡建制,其行政区划归都城镇管辖; 1993年,全县辖18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大全、罗顺、罗旁镇),32个社区、177个行政村; 2003年,大全镇并入千官镇,罗顺镇并入桂圩镇,罗旁镇并入建城镇; 截至2006年末,全县辖15个镇(都城、东坝、宋桂、连滩、河口、大湾、建城、千官、通门、桂圩、平台、宝珠、历洞、大方、南江口镇),31个社区、177个行政村。
人口
总人口48.4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4万人,人口密度为246人/平方公里。
经济发展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869万元,比上年增长3.8%,对GDP贡献率为8.8%,第二产业增加值298351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对GDP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增加值350888万元,比上年增长7.3%,对GDP贡献率为24.1%。三次产业构成由2010年的29.8:34.8:35.4变化为2014年的28.7:32.8:3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707元,比上年增长9.8%(按可比价计算)。
精选留言